出版时间:2013年05月 |
2010年12月,我们在上海市进行了一次关于上海居民幸福感状况的调查。本次调查通过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在全市范围内访问了1556位市民。接下来我们将对这次调查所收集的数据从五个方面来进行分析和讨论。
一 经济与社会保障的满意度
本部分主要对上海居民经济生活与社会保障方面进行考察,以期了解上海居民的基本经济状况和对未来经济生活的期望。下文主要是从对上海经济的总体评价、对目前自己职业的评价、对家庭收入的总体评价、对社会保障的评价四个方面进行测量。
(一)对目前上海经济发展状况的总体评价
从表3-1可以看出,无论是不同的收入群体还是不同的身份群体,都在对目前上海经济发展状况的总体评价上存在明显的差异(p=0.001、p=0.000)。从不同的收入群体来说,中低收入者对上海经济发展状况的评价明显高于中产及以上者,且高出10.41个百分点。从不同的身份群体来说,郊区农民对目前上海经济发展状况的总体评价最高,选择“较好”或者“非常好”的为74.03%,郊区市民、中心市民选择“较好”或者“非常好”也比较高,分别为64.69%、54.84%。
表3-1 不同群体对目前上海经济发展状况的总体评价
(二)对目前自己职业现状的总体评价
从表3-2可以看出,不同的收入群体、不同的身份群体对目前自己职业现状的总体评价不存在明显的差异(p=0.163、p=0.917)。不同的收入群体选择“满意”或者“非常满意”的比例都较少,分别只占37.31%、38.41%,不同的身份群体选择“满意”或者“非常满意”的比例也都较少,分别为39.45%、38.34%、35.42%。大部分群体选择了“一般”,基本上都持中性的态度。
表3-2 不同群体对目前自己职业现状的总体评价
(三)对家庭收入的满意度
从表3-3可以看出,不同收入群体、不同身份群体对家庭收入总体评价的差异不明显(p=0.137、p=0.055)。在不同的收入群体中,中低收入者选择“满意”或者“非常满意”的比例为21.72%,中产及以上者选择“满意”或者“非常满意”的比例为21.94%,两者都比较低。不同的身份群体选择“满意”或者“非常满意”的比例也比较低,分别为23.15%、23.48%、18.49%。这说明对于上海的居民来说,收入水平的高低并不必然对家庭经济收入满意度产生显著的影响。住在郊区和住在市区的居民在家庭经济收入方面的满意度也不存在明显的差异。
表3-3 不同群体对家庭收入的总体评价
(四)对社会保障的满意度
从表3-4可以看出,不同的收入群体、不同的身份群体都在对社会保障状况的满意度方面存在差异(p=0.003、p=0.000),而且不同身份群体比不同收入群体对社会保障状况的满意度差异大。在不同的收入群体中,中低收入者选择选择“满意”或者“非常满意”的比例为45.18%,比中产及以上者高将近7个百分点。在不同的身份群体中,郊区农民和郊区市民的满意度相差不多,都将近50%,与中心市民差距较大,相差大约23个百分点。
表3-4 不同群体对社会保障的满意度
从表3-5可知,只有郊区农民内部在对社会保障的满意度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p=0.015)。在郊区农民中,中低收入者选择“满意”或者“非常满意”的比例为45.06%,中产及以上收入者选择“满意”或者“非常满意”的比例为53.85%,两者相差将近9个百分点。
表3-5 不同身份群体内部的不同收入群体对社会保障的满意度
续表
二 健康与安全的满意度
一个地区的健康与医疗状况是反映该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社会福利和保障、卫生健康水平和人口素质的重要指标,而居民的满意度是对健康与医疗状况的最好反映。公共安全与居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对公共安全的满意度可以看出居民对现行社会状况的满意度。本部分主要是从医疗设施、医疗水平和医护服务态度等方面来讨论居民对健康与医疗状况的满意度,从食品安全、社会治安、人身安全等方面来讨论居民对公共安全状况的满意度。
(一)医疗设施及服务方面的总体评价
从表3-6可以看出,不同的收入群体、不同的身份群体都对上海医疗设施及服务方面的总体评价存在显著差异(p=0.000)。在不同的收入群体中,中低收入者选择“满意”或者“非常满意”的比例为55.98%,中产及以上者选择“满意”或者“非常满意”的比例为41.76%,两者相差14.22个百分点。在不同的身份群体中,郊区农民选择“满意”或者“非常满意”的比例为59.84%,郊区市民选择“满意”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