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更多>> 课题组动态
更多>> 皮书作者
王伟光
  男,汉族,1950年2月出生,山东海阳人。1967年11月参加工作,1972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博士研究生学... 详情>>
李 扬
  1951年9月出生,籍贯安徽,1981年、1984年、1989年分别于安徽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获经济学学... 详情>>
李培林
  男,山东济南人。博士,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中国社会学会副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副所长。《社会... 详情>>

    包括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在内的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总体思路

    作者: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 出版时间:2015年02月
    摘要:

    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在我国改革中占有重要地位,具有全局性、战略性与约束性特征。从相对独立性的视角看,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包括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和用途管制制度,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实行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改革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体制等内容。

    目前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存在的问题及深层次原因有:相关法律法规缺失或矛盾,部门与地区改革任务碎片化倾向突出,市场机制发展基础薄弱,其他配套制度改革还未深入等。

    生态文明体制下一步改革的方向及政策建议包括:从部门分割到一体化、从地区分割到统筹协调的制度改革,从行政导向到市场导向的改革,从碎片化制度到融入性制度的改革,从政府主导到全社会参与的改革,从增量考评到存量考评的改革等。

    一 研究背景与意义

    生态文明是相对工业文明提出来的,和谐为一种发展理念。从狭义上说,生态文明是指人和自然关系上的一种道德伦理与行为准则,它把人本身作为自然界的一员,在观念上,人要尊重自然,公平对待自然;在行为上,人的一切活动要充分尊重自然规律,寻求人和自然的和谐发展。而从广义上看,生态文明既包括尊重自然、与自然同存共荣的价值观,也包括在这种价值观指导下形成的生产方式、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是“人与自然和谐共进、生产力高度发达、人文全面发展、社会持续繁荣”的社会的一切物质和精神成果的总和。但是,生态文明不是简单地对工业文明进行否定或者替代,而是利用生态文明的理念和原则对工业文明进行整体改造和提升,形成一种新的社会文明形态,具有普适性和普世意义,不仅是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也需要文明转型,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和可持续发展。

    2003年6月25日,“生态文明”第一次写入党的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中提出要“建设山川秀美的生态文明社会”。2007年党的十七大报告要求:“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

    2012年7月23日,胡锦涛同志在中央党校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会开班式的讲话中提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涉及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根本性变革的战略任务,必须把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原则、目标等深刻融入和全面贯穿到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为人民创造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2012年,党的十八大报告进一步将生态文明提升至国家战略层面,将其列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强调“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党的十八大对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做出的全面战略部署,既包含对以往社会经济发展方式的反思,也预示着开启面向新的经济增长方式和社会文明形态的新一轮探索,标志着中国现代化转型正式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2013年,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进一步提出,要加快生态文明制度建设。2014年6月20日,国务院批转发展改革委员会《关于2014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任务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部署了7个方面的重点改革任务,其中任务之一就是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

    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不仅具有相对的独立性,更具有全局性。从相对独立性的视角看,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包括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和用途管制制度,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实行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改革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体制。但是,各个生态文明制度要素的改革,不仅具有内在关联性,而且与经济、社会和文化体制改革的各项任务相互关联,具有整体性和全局性。从全局性视角看,生态文明建设需要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需要建立健全符合生态文明要求的市场机制、法律体系、治理构架、考核评估和责任追究制度。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我国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推动全社会向生态文明整体转型。

    全国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工作在2008年5月启动,截至2013年10月环境保护部共开展了6批全国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工作。2013年12月,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等6部委组织开展了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活动。这些试点示范工作,对创新生态文明体制机制,因地制宜探索生态文明建设模式,有效开展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在我国改革总体中的重要地位,主要体现在:①全局性。生态文明是全方位的概念,无限定边界,需要“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这样方能发挥效力与实现价值目标,因此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