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更多>> 课题组动态
更多>> 皮书作者
王伟光
  男,汉族,1950年2月出生,山东海阳人。1967年11月参加工作,1972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博士研究生学... 详情>>
李 扬
  1951年9月出生,籍贯安徽,1981年、1984年、1989年分别于安徽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获经济学学... 详情>>
李培林
  男,山东济南人。博士,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中国社会学会副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副所长。《社会... 详情>>

    北京市轨道交通枢纽对城市交通影响分析与调整对策

    作者:马静 房明 出版时间:2015年02月
    摘要:

    当今城市生活中公众出行的公共交通方式主要包括常规路上交通和轨道交通。不同公共交通方式间的合理切换能够更好地提高出行效率与速度,轨道交通枢纽则成为交通模式切换的关键节点。本文在充分调研北京城市公共交通与轨道交通枢纽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分析现有轨道交通枢纽对城市产生的主要影响及其内在诱因,进一步探讨在轨道交通枢纽发展和完善过程中可用于调整的对策与方法,包括完善轨道交通枢纽间联络交通网及配套交通设施、优化轨道交通枢纽周边城市空间衔接边缘界面、根据轨道交通枢纽区位及实际需求适当设置潮汐交通方式,以及调整轨道交通枢纽内部各系统流线规划与设置。

    Abstract:

    Within the current daily urban life,the public transportation modes include normal pavement traffic and railway traffic. The rational transformation between different modes could realize the maximum of travel efficiency and velocity,with the rail transit hubs as the key nodes. On the basis of fully investigation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Peking urban public traffic and rail transit hubs,the major influence and inherent predispositions are well recognized within the paper. Furthermore,the appropriate adjustment countermeasures are approached includes perfecting the connection net and relative traffic facilities within hubs,improving the surrounding connective bordering urban environment with hubs,setting tide lanes according to the site and actual necessitates of hubs,and adjusting the motion pattern planning and setting within the hubs.

    城市生活中公众出行方式主要包括常规路上交通(公交车、出租车、私人小汽车等)和轨道交通(地铁、轻轨等)。联络多种交通方式进行转换的节点即为城市交通枢纽,是城市交通体系中的关键环节。而轨道交通枢纽则更加明确地指包括轨道交通线路及其他类型公共交通方式的换乘枢纽,具有交通核心作用的同时,还兼具服务性功能,是城市空间中一个重要的服务综合体。轨道交通枢纽与枢纽间的联系紧密度、便捷性,轨道交通枢纽与所在周边城市空间环境的融合度,以及其内部的交通系统规划与建设对城市交通产生直接而显著的影响。纵观当今北京城市交通整体系统,轨道交通枢纽建设现状及运行情况,其在运营使用过程中给公众日常出行带来了众多便利,但同时也存在着许多有待完善之处。因此,分析北京轨道交通枢纽对于城市交通的影响,探究其内在原因,从而构建合理有效的调整对策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际意义。

    一 北京城市公共交通与轨道交通枢纽发展现状

    北京作为特大型城市,贯穿整个城市生活的交通问题在众多城市问题中是重中之重。每提及首都的交通状况,“首堵”总成为众人印象中最为直观的代名词。为改善首都形象,提升城市生活质量,北京市政府逐年加大建设公共交通的速度和力度。北京市政府在2009年正式印发的《北京市建设人文交通科技交通绿色交通行动计划(2009-2015年)》中提出,在《北京交通发展纲要(2004-2020年)》所要求的中长期发展战略的基础上,近年内北京市的交通发展战略以坚持优先发展公共交通为主导,同时大力推进“公交城市”的建设,真正有效地提高各类城市交通设施的运营承载能力及服务水平。政府在城市常规路上交通及轨道交通等各方面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中所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

    (一)城市公共交通建设现状

    1.公交车(路上常规交通)建设

    作为路上常规交通主体的公交车是地面交通联络线中受众最为广泛的一种,在公众日常出行选择的公共交通方式中占极大比例。由北京市统计局逐年发布的统计数据不难发现,近年来北京市政府通过调整、合并冗余公交线路,增加覆盖范围、里程数等多种途径改造北京公交线路(见表1)。根据《北京市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数据,截至2013年底北京市已拥有公交线路813条,营运线路长度达20575公里,年客运量为49亿人次。根据逐年数据可以看出,近年来北京市公交线路规模在扩大的同时,选择使用的人群却有所减少,一方面表明路上交通的服务和质量得以提升,另一方面也体现出越来越多的公众在出行时选择其他公共交通方式,例如轨道交通。

    表1 2007~2013年北京市公交车线路建设情况对比

    2.轨道交通建设

    北京是我国建设轨道交通较早的城市之一。自2007年起,北京市轨道交通建设力度明显增加(见表2)。据北京市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底北京市继当年建成投入使用的4条轨道交通线路后总里程数已增至465公里。2014年拟建成的轨道交通6号线二期、7号线、14号线东段及15号线二期西段投入使用后,总里程数将再提升62公里[1]。覆盖面广泛、站点设置有机结合的北京市轨道交通网络已颇具规模。根据北京市交通委公布的相关数据显示,2013年1~11月北京地铁全网的客运量已达日均876万人次,与上年同比增长幅度达30.5%,选择轨道交通出行的人数占公共交通客运总量中近40%。根据逐年数据显示,选择轨道交通出行人群比例近年来呈激增态势。可见,轨道交通以其便利性、准时性、快捷性成为北京市公众出行所选公共交通方式中的新贵。

    表2 截至2013年北京市已开通轨道交通线路数据统计

    (二)北京市轨道交通枢纽建设及使用现状

    在公众出行选择的公共交通方式构成中,轨道交通成为人们长距离出行的首选,公交线路则以其线路众多、站点密集而在中短途出行中占据优势。根据北京交通发展研究中心提供的数据结果显示,近五年来北京市小汽车、公交线路、自行车的出行分担率持续下降,而轨道交通分担率呈迅速增加态势[2]。公众出行时往往根据目的地的不同通过多种交通方式结合实现出行效率的最大化。应运而生的轨道交通枢纽则成为重要交通核心、城市节点。截至2013年,北京市轨道交通换乘站(含两条及以上的轨道交通线路的站点)36个(见图1),轨道交通枢纽13个。其中,除尚未全部建成投入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