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更多>> 课题组动态
更多>> 皮书作者
王伟光
  男,汉族,1950年2月出生,山东海阳人。1967年11月参加工作,1972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博士研究生学... 详情>>
李 扬
  1951年9月出生,籍贯安徽,1981年、1984年、1989年分别于安徽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获经济学学... 详情>>
李培林
  男,山东济南人。博士,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中国社会学会副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副所长。《社会... 详情>>

    北京城市形象传播现状及提升策略研究

    作者:朱方 江澄 出版时间:2015年02月
    摘要:

    当今,城市竞争日益激烈,塑造并传播良好的城市形象,有助于提升城市的“软实力”。本文在分析北京城市形象的基础上,从传播者、传播内容、传播媒介、受众和传播效果等五个传播学重要的研究维度系统地梳理了北京城市形象传播的现状及问题,并对应提出了有效传播策略。

    Abstract:

    It is a time when city competition is becoming increasingly fierce. Shaping and communicating good city image will help to promote the soft power of a city.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city image of Beijing,from the five study dimensions of communication(communicator,contents,media,audience and effect),this paper systematically analyzes the status and the problems of image communication of Beijing city and correspondingly puts forward some effective communication strategies.

    当今,经济全球化加剧城市竞争,加强城市形象资源的利用与开发,有助于提升城市对内的凝聚力和吸引力、对外的影响力和竞争力。“城市形象资源对城市的竞争和发展提供的是无形的心理支持,城市形象资源对城市招商引资、人才流动、产品生产与销售等环节产生影响,对城市的经济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1]北京作为中国首都,塑造并传播良好的城市形象,有效地管理城市形象资源,不仅关乎城市的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更关系到国家良好形象的树立与综合国力的提升。

    一 北京城市形象

    早在20世纪60年代,美国著名城市规划专家凯文·林奇在其专著《城市意象》中第一次提到城市形象的概念,他认为城市形象是人们对城市综合的印象和感觉。学者刘易斯·芒福德在其著作《城市发展史——起源、演变和前景》中也认为城市形象是人们对城市的主观印象,是通过大众传媒、个人经历、人际传播、记忆以及环境等因素的共同作用而形成的。可以这样认为,城市形象虽然是城市综合实力的反映,但并不只是客观的物质现象,亦是人们对城市主观的印象、感受和判断。

    北京的城市形象首先基于历史的沉淀。《不列颠百科全书》(Encyclopedia Britannica)这样形容北京:“全球只有极少数城市像北京一样长时间作为一个国家的政治和文化中心。”(Few cities in the world have served for so long as the political headquarters and cultural centre of an area as immense as China.[2])作为具有3000余年悠久历史、800余年建都史的城市,北京在中国历史乃至人类历史上都是有重要影响力的城市。历史筑造了北京现有的城市形态,也为北京恢宏大气的城市形象奠定了基调。古都北京在新中国成立后,继续履行首都的职责。在2005年国务院对《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年)》的批复中“北京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是全国的政治中心、文化中心,是世界著名的古都和现代国际城市”。[3]《北京市“十二五”规划纲要(2011~2015年)》提出,“努力打造国际活动聚集之都、世界高端企业总部聚集之都、世界高端人才聚集之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之都、和谐宜居之都,推动北京向中国特色世界城市迈出坚实的步伐。”[4]北京未来的城市定位成为城市形象塑造与传播的指针。

    一座城市的形态在历史与未来的张力中,在地缘空间的基础上形成。基于城市形态,北京形成了现有的城市形象。在政治方面,作为首都,北京的第一形象是中国的政治中心,是庄重的、权威的。作为国家形象的一部分,北京的政治形象除了标志性的建筑天安门、人民大会堂、中南海等为人们所熟知外,“软形象”也包含其中。在文化方面,作为中国的文化中心,北京是世界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人们最津津乐道的是蜿蜒巍峨的长城,辉煌雄伟的皇家建筑、北京特色的四合院和胡同……此外,国粹京剧、民俗节庆、老北京方言、民间故事、历史名人、传统老字号、传统美食等“软实力”都是北京的文化名片。而鸟巢、水立方、国家大剧院以及“798”、宋庄等文化创意产业园也成为北京文化形象新的注解。在经济和社会方面,北京是国际交往中心和正在形成的国家创新中心。北京奥运成为北京经济社会发展的助推器,北京也将“人文、科技、绿色”的奥运理念作为城市发展的方向,坚持服务经济、总部经济、知识经济和绿色经济的发展定位。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CBD商务中心、金融街等成为北京经济形象的新符号。而随着北京城市形象和影响力的不断提升,国外对北京人口资源环境矛盾也更加关注,一些外媒将北京“雾霾”纳入议程设置。

    二 北京城市形象传播的现状及问题

    城市形象,一方面,基于城市形态,是物质的、有形的;另一方面,城市形象又是精神的、无形的,可由媒介向公众传播符号,使公众形成对城市总体的感受和判断,是可塑造、可传播的。借助传播学拉斯韦尔的“五W”传播模式,本文对北京城市形象传播的现状及问题将从传播者、传播内容、传播媒介、受众及传播效果五个传播学重要的研究维度展开。

    (一)传播者的现状与问题

    传播者,是信息传播的发出者。北京城市形象的传播者可分为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面。其中宏观层面包括北京市政府相关部门及政府大型活动组织机构,中观层面包括影视出版传媒机构等,微观层面包括居民、游客等(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