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3年01月 |
一 2012年陕西公共数字文化建设概况
公共数字文化是通过让群众以免费或优惠方式享受公共数字网络文化资源的一种公益性文化。作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共数字文化利用信息技术拓展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和传播范围,对于满足城乡群众的数字文化权益,解决低收入群体“上网难、上网贵”问题,具有重要意义。2011年11月中旬,文化部、财政部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公共数字文化建设的指导意见》,以此为契机,陕西公共数字文化建设步伐加快。2012年,陕西围绕文化共享工程、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和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三方面展开公共数字文化建设工作。
(一)文化共享工程实现广覆盖、服务强
2012年,陕西文化共享工程实现城乡全覆盖。文化共享工程(全称是“国家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是公共数字文化建设的基础性工程。作为全国首批文化共享工程试点,2012年,陕西已建成省级分中心1个,市级支中心6个,县级支中心101个,省、市、县图书馆共享工程已实现全覆盖。2012年,全省建成乡镇基层服务点1054个,覆盖率达60%;村基层服务点27550个,覆盖率达100%。陕西各级文化共享工程支中心和基层服务点在城乡群众中广受欢迎,信息更新及时,群众使用率高,日常运行工作高效,在提高全省农村信息化水平,缩小城乡数字鸿沟,为全省广大基层农村提供农村种植、养殖科技信息,帮助当地农村致富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各地充分利用已建成果,最大限度发挥各级网点设备设施的服务能力。以有效开展服务为重心,以打造精品、优化应用为重点,实现了“时时可看,处处可学,人人可享”的新局面。
(二)数字图书馆建设达到技术强、网点密
紧紧依托文化共享工程建设公共数字图书馆是陕西的一大特色。2012年,陕西全省有公共图书馆112个,文化馆(艺术馆)120个,乡镇(街道)文化站1707个,基本实现“县有图书馆、文化馆,乡有综合文化站”的建设目标。在完善现有纸质图书馆的基础上,陕西将公共图书馆建设与文化共享工程相结合,形成合力,利用陕西省文化共享工程虚拟服务专网(VPN)的优势,采取“登记录入静态信息”与“网络抓取动态信息”相结合的方式,自主开发相关应用管理软件、引入成熟的应用系统建立数字图书馆。VPN服务专网的建立,打通了省、市、县、乡、村的纵向贯通。2012年,全省共有107个市县支中心全部接入VPN服务专网。以陕西省图书馆为龙头,联合全省107个市县图书馆,为广大读者提供专业、方便、快捷、免费的网上参考咨询和文献远程传递服务。在以专网为基础的数字图书馆内,各地读者无须支付任何费用,即可随时阅读陕西省图书馆及各市级图书馆提供的数字期刊、文献、图书等电子资源。
(三)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边试点、边运营
2010年,文化部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工作。作为文化部确定的首批公共电子阅览室9个试点省之一,陕西省严格遵照《文化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试点工作方案〉的通知》的精神及相关文件要求开展了试点工作。2012年上半年,参与试点工作的5个县14个乡镇6个社区3个行政村的建设任务已全部完成。已建成的陕西公共电子阅览室采取边试点边运营的方式,播客频道采用Web2.0技术,参照文化信息资源建设管理中心的资源标引要求,分成名家讲坛、农业专题片等11个栏目。既有效缓解了基层群众“上网难、上网贵”的难题,又解决了节目内容单一的问题。截至2012年,各基层服务点利用播客频道已上传各类视频节目654部,为基层服务点展示本地特色视频资源提供了良好的渠道,试点工作成效斐然。
表1 2012年陕西省公共电子阅览室试点地区
二 陕西公共数字文化建设的制约因素
(一)人才因素
随着文化共享工程工作内容与服务范围的不断扩大,各地普遍感到人手不足,工作压力大。调研发现,关中地区除西安外,各地级市普遍缺少懂管理、懂服务、懂技术的专(兼)职管理人才。2012年,陕西加大了对数字图书馆、电子阅览室管理人员和技术员的培训力度,通过远程培训系统累计培训基层工作人员7万多人,但陕南、陕北等地基层服务站点建成后,由于普遍缺少专职技术工作人员和缺乏对读者的培训,相当一部分中老年群众不会使用数字图书馆和电子阅览室获取自己所需的信息,公共数字文化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