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3年01月 |
20世纪后半期以来,人类逐步进入“数字化生存”时代,数字化浪潮已深深影响到了现代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不同程度地推动了各个领域的发展速度和空间。作为收藏、保护、研究、展示人类活动和自然环境见证物的博物馆也处于这个浪潮之中,数字化博物馆逐渐走进了人们的视野。数字化博物馆,可以包含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方面是指博物馆的数字化工作,即博物馆的藏品管理、游览服务、科研等工作采用计算机等数字化仪器进行;另一方面是指以博物馆实体为基础,通过数字化技术在信息网络平台上建立信息服务体系。前者又可称为“博物馆数字化”,后者又称“数字博物馆”。
数字化博物馆是博物馆工作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时至今日,通过互联网人们可以打破空间和时间界限进入越来越多的数字化虚拟博物馆,随时随地可以查阅到感兴趣的藏品信息,可以从庞大数量的藏品库中迅速而准确地查找出目标藏品并加以观赏或进行研究,可以凭借所需藏品特征直接调阅而不用兜圈子,大大节约人们的时间与精力。陕西是国内外著名的文博大省,改革开放以来,博物馆事业得到了飞速发展。截至2012年,陕西省拥有各类博物馆200多座,其中,文物系统130座、国有行业博物馆40座、民办博物馆30多座,数量位居全国前列。这些博物馆,充分展现了陕西乃至中华民族的社会发展变迁以及地域文化与环境的五彩斑斓,充分吸引着国内外人们的眼球。面对“数字化生存”时代,陕西正在建设越来越多、越来越逼真的数字博物馆,以适应时代发展并更为充分地发挥陕西各类博物馆的功能。
一 陕西数字化博物馆发展现状
目前,陕西省拥有陕西历史博物馆、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延安革命纪念馆、汉阳陵博物馆、西安碑林博物馆、西安半坡博物馆6座国家一级博物馆,占全国83座国家一级博物馆的7.2%,是各省区中最多的,其中,尤其是陕西历史博物馆、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在国内外都有着非常高的知名度。另外,陕西省内西北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等高校拥有文物考古、建筑景观以及计算机科学等学科优势,较早加入了我国大学数字博物馆的行列。这些优势使得陕西较早地接触了数字化博物馆,经过长期努力,尤其是近来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成就。
(一)陕西数字化博物馆研究状况
数字化博物馆在目前还属于博物馆学与计算机科学相交叉的综合性、应用性、前沿性课题,理论研究与技术攻关通常交织在一起,甚至很多直接就是技术应用开发。
由于博物馆众多且品位高以及高校、科研院所科研力量强大的优势,陕西在数字化博物馆的理论与技术研究方面,走在了国内前列。根据中国知网搜索以及笔者掌握的情况,国内在数字化博物馆方面的论文共计830篇,陕西省内单位作者发表的共有30篇,其中,西北大学12篇,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7篇,西安建筑科技大学3篇,陕西师范大学3篇,陕西省社会科学院2篇,其他3篇。陕西省数字化博物馆发表论文占国内的3.6%,与中央部门、北京市、山东省、浙江省等一起排在前边。
在陕西数字化博物馆研究中,由于西北大学拥有文化遗产学院、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可视化技术研究所、虚拟仪器技术研究所等教学科研部门,图形学、图像处理的可视化与多媒体应用技术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在博物馆与计算机科学等学科方面有着天然的优势,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就,完成了众多数字化博物馆方面的科研项目及学术论文。
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是举世闻名的大型遗址性博物馆,科研力量比较强大,早在20世纪90年代,就开始了对博物馆数字化的科研攻关。1996年,“秦俑馆计算机多媒体文物资料管理系统”获国家文物局科技进步三等奖;1997年,“计算机多媒体文物管理系统”获国家文物局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与西北大学偏重于技术研究不同,秦俑馆既从事数字化博物馆技术研发,又在探讨数字化博物馆理论。相关科研项目和论文成果极大地推动了数字化博物馆的研究与实践。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是一所著名的建筑类高等院校,其对博物馆建筑非常重视,投入了一定力量进行数字博物馆研究,并取得了一定成果。陕西省内其他高校、科研院所更多进行的是综合性研究,其中,陕西省社会科学院结合自身优势,侧重于研究报告,研究成果展现了近年来陕西数字化博物馆的状况。
(二)陕西博物馆数字化状况
博物馆数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