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5年02月 |
2013年,郑州宇通客车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宇通客车或宇通)新能源客车销量为3710辆,市场占有率达29.5%;2014年1~9月,宇通新能源客车销量为2407辆(以上牌数为准),是行业第二名的2.91倍,市场占有率为27.14%。宇通在新能源公交市场的份额已经超过了它在传统公交(这里指传统的内燃机公交客车,下同)市场的份额。
在新能源客车领域,宇通拔得头筹——这不是新闻(“不是第一”才是新闻)。作为客车业的绝对领先者,宇通客车在新能源客车这一细分市场销量位居第一,显然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不过,这件看起来理所当然的事情,做起来并没有那么一帆风顺。其实,即使是行业龙头企业,持续的领先也需要持续的努力。在宇通发展新能源客车的历程中,也充满了矛盾与抉择,追赶与超越,苦恼与欣喜。
通过梳理宇通新能源客车的发展历程可以发现,宇通在新能源客车研发、制造、采购、推广等方面都充满了两种力量的较量,宇通新能源客车的发展策略选择都有着“辩证法”思维融于其中。宇通的新能源客车正是在解决一个又一个的矛盾,做出一个又一个的抉择后,才逐步发展成为比传统客车更具优势的细分产品品种。
一 早与晚——时机到了吗
(一)起步早
对于新能源客车开发,宇通客车比起国内多数企业,起步并不晚,确切来说应该是比较早。
“十城千辆”示范工程还未开展之前,宇通客车已经提前10年开始了新能源客车技术的整体开发之路,并且成果不断。1999年,宇通自主研发出了国内首款纯电动客车,2005年研制完成首款混合动力客车;2007年年底,成立了混合动力产品专项团队;2008年,完成低地板混合动力客车开发,并示范运行服务于北京奥运会。
宇通客车能早于新能源汽车产业化推广政策10年,开始着手储备技术,源于其一贯的发展策略:开发技术要有前瞻性,要有产品储备。对于新能源汽车,宇通客车一方面高度关注国内最新技术动态,另一方面也在持续做各种技术路线的尝试:纯电动、混合动力以及燃料电池。
尽管新能源研发起步很早,但宇通集团总裁汤玉祥在2007年的北京客车展上谈及新能源客车时仍指出,中国还不具备大规模运行新能源客车的条件,这是因为电池等配套零部件还不成熟,新能源汽车也没有形成成熟的技术路线。
在汤玉祥看来,新能源汽车的研发与产业化是两个范畴的概念。也许正是基于对新能源汽车产业整体不够成熟的判断,宇通客车在车型和生产上并没有提前盲目去推广新能源客车。
(二)成名不早
2009年1月,“十城千辆”政策颁布。随着这个政策“忽如一夜春风来”,很多企业在当年推出了新能源客车,这里不乏每年只造几百辆客车的企业。
作为国内客车业的龙头老大,宇通客车在政策到来后,依然不着急抢搭政策的“头班车”。在汤玉祥看来,由于国内新能源客车整体技术水平与国外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在关键控制技术上没有突破,因此,“公司坚持不把自己认为不够成熟的车辆,立即大规模推向市场。不能急于求成,应当一步一个脚印,耐住寂寞,重视自主开发,扎扎实实练好‘内功’”。
与宇通客车同为第一集团军的“三条龙”(厦门金龙、苏州金龙和厦门金旅),同样也没能坐上政策“头班车”。当时,有媒体这样评论道:“2009年的新能源客车发展中,在客车行业内处于二三集团阵营的企业抢了先。”“得益于国家对于新能源客车的重视,北汽福田、安凯客车、中通客车、一汽客车等主流客车企业在新能源客车市场屡获订单。”“‘一通三龙’在新能源客车市场表现平平。”
在2010年的一次媒体采访中,针对“现在新能源汽车很热,宇通有什么新能源规划”的问题,汤玉祥这样回答:“我们在10年前就有了新能源方面的规划,但目前国内新能源客车技术远未成熟,因此,公司一直把重点放在新能源产品研究上,而不过多地进行对外宣传。”
正是基于谨慎态度,宇通客车在2009~2011年这三年期间,其销量并没有取得与其客车业老大相匹配的市场地位。这也许说明了两个道理:一是,市场地位不是靠一劳永逸就可获得;二是,最终的胜利者不一定就赢在起跑线上。
(三)好饭不怕晚
宇通客车在2009~2011年的销量没有一马当先,但在这3年期间其对新能源客车的软件、硬件进行了持续和大力度的投资。2009年,宇通客车成立新能源技术部,并提出了两个“凡是”:凡是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