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5年02月 |
“时势造英雄”,用这句话来形容中通客车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通客车或中通)的新能源客车并不为过。
2013年,中通客车全年净利润增幅达80.74%;2014年上半年,中通客车净利润增幅更是高达354.19%;最近一年多,中通客车股价增幅接近200%。在客车市场不景气的大背景下,中通客车的利润增幅还能一马当先,远高于同行业,其新能源产品的热销功不可没。
中通客车创造了很多节能与新能源客车的纪录:奥运会主要的新能源客车提供者;率先在国内实现10000辆天然气客车销售;新能源产品运营城市达90多个,运营数量7000余辆。
2014年以来,中通新能源客车销售更是创下纪录:2014年上半年销量突破1500辆。无论从技术创新(屡次获得国家“863”项目)、产品销量还是多个城市的示范运行情况来看,中通客车在新能源领域都是不折不扣的领先者。
事实上,中通在新能源客车市场地位的提高并非一蹴而就,梳理其发展历程就能发现,在2004~2014年的10年间,其新能源客车的诞生、成长和壮大,都离不开一个“势”字。
一 审时度势
中通新能源客车为何能取得现在的市场地位?为何它从新能源客车市场的起步阶段,就能一直走在行业前列呢?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中通客车始终能走在正确的新能源客车道路上。
企业要向哪里发展,这是任何一家企业在发展中要弄清楚,也是必须要弄清楚的一个问题。方向正确,则目标可达;方向错误,则全盘皆输。中通发展新能源客车之所以能有现在的成绩,并能依靠新能源客车的竞争力不断扩大竞争优势,就在于它认清了时代发展方向,能够明辨国家政策的引导方向,并且其发展方向能够始终紧跟国家的指导方向。
可以说,中通在发展新能源客车上,首先解决的是路线问题:中通客车始终能够对国家政策做出正确解读,判断出国家引导客车产业的发展方向,且按照正确方向前行。中通客车顺应了时代发展的潮流,才能始终立于技术发展潮头,在纷繁复杂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2004年,中通客车率先开启了新能源客车研发之路。中通在新能源客车上的先知先觉,并非异想天开或者超前思维。这一举动,完全出自于中通客车对国家政策的准确解读。进入21世纪,随着国家“十五规划”出台,中通客车注意到,该规划中谈到了“资源和环境”,其中第四章《优化工业结构,增强国际竞争力》中有这样的描述:“积极发展高效节能低排放车用发动机和混合动力系统。”
经过系统思考和对全球汽车发展前沿的研究,中通客车做出了研发“节能、环保”产品的战略规划。2004年起,中通就立项运作新能源客车项目,并先后多次邀请国内新能源领域顶级专家进行论证,系统了解及分析了该项目,在此基础上才确定了产品的发展思路。
俗话说:“识时务者为俊杰。”正是审时度势,在之后10年间,中通客车在新能源发展历程中始终紧扣时代主题,跟随时代步伐。
很多业内人士认为,在新能源客车的发展历程中,中通客车总能够“踩到点上”。比如,2009年国家推行的“十城千辆”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工程、2012年对于天然气汽车的鼓励和2012年下半年推广混合动力客车5000辆,以及2013年底新一轮的示范城市公布。
实际上,中通能“踩到点上”的秘密在于,始终能走在国家鼓励的发展道路上。多数政策颁布之前,国家制定的前期大政方针就已给出明确方向。正是出于对国家政策导向的解读与理解,中通客车才能在具体政策到来时做好了充足准备。比如,2006年3月14日,国家发布“十一五”规划,规划中称,“可持续发展的资源和环境压力日益加剧”,同时称“可持续发展”为“我国未来经济发展面临的最为突出的矛盾”。这一规划,被看作对新能源产业的重大利好。可以说,“十一五”规划坚定了中通走新能源客车之路的决心,中通客车在2004年起步的基础上,继续加大了对新能源客车的投入。
2007年,中通客车斥资5600万元建立了新能源客车工程中心。同时,在中通科研人员及众多科研院所的共同努力下,中通客车当年研发出了奥运专用的纯电动客车和混合动力客车,并在北京进行示范运行,此后突破了规模化生产工艺核心技术,实现了新能源客车的规模化生产。
2011年3月,国家“十二五”规划发布。“十二五”规划新增了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量等多个节能减排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