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5年02月 |
“十二五”以来,河南省上下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不断探索科学发展主题和转变发展方式主线具体实践形式,统筹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强支撑、控风险、惠民生,努力在更高起点、更高层次上加快中原崛起和河南振兴的进程,经济社会持续较快发展,“十二五”规划主要目标实现程度符合进度预期,部分目标有望提前完成。
一 “十二五”以来河南经济社会发展态势
1.经济持续较快增长,综合实力迈上一个大台阶
“十二五”以来,在世界各国经济走势分化、国内经济增幅放缓与结构性矛盾相互交织形势下,省委、省政府科学把握发展大势,全面实施粮食生产核心区、中原经济区、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三大国家战略规划,经济保持较快增长,总量不断扩大,实力明显增强。2011~2013年,全省GDP分别增长11.9%、10.1%和9.0%,增幅分别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4个、1.7个和1.6个百分点;预计2014年增长8.7%左右,2011~2014年年均增长9.9%。全省GDP总量继2010年达到2万亿元以后,2013年迈上3万亿元大台阶,稳居全国第5位,2014年预计实现3.4万亿元以上。
全省财政收入快速增长。2011~2013年,全省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分别增长24.6%、18.5%和18.4%,增幅由2011年低于全国平均水平4.8个百分点,转变为2012年、2013年和2014年1~11月分别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3、5.4和3.7个百分点;预计2011~2014年年均增长18.0%。全省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由2010年的1381亿元上升到2014年1~11月的2439.59亿元,稳居全国第9位。
2.发展方式转变加快,结构优化取得突破性进展
“十二五”以来,河南主攻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取得了突破性进展。2013年,全省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达到35.0%以上,预计2014年这一比重可达到36.0%左右。
(1)产业集聚效应日益凸显。强力推进产业集聚区、商务中心区和特色商业区建设,推动产业集聚区上规模、上水平、上层次,提高吸引力、竞争力和带动力,促进商务中心区和特色商业区向集聚、特色、服务、融合方向发展,产业集聚综合效应日益凸显,带动作用不断增强。2014年1~11月,全省产业集聚区工业企业单位数达到8107家,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39.8%;实现主营业务收入占规模以上工业的55.6%,对全省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到74.3%。2014年预计主营业务收入超百亿元的特色产业集聚区有70个、超千亿元的主导产业集群有10个,超50亿元的服务业集群有7个,已成为全省区域经济的增长极、转型升级的突破口、招商引资的主平台、农民转移就业的主渠道、改革创新的示范区。
(2)先进制造业大省建设成效显著。实施产业调整振兴和先进制造业大省建设行动计划,支持高成长、高技术制造业快速发展,推动传统支柱产业延长产业链。2014年1~11月,全省汽车、电子、装备制造、食品、现代家居、服装服饰六大高成长性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5.1%,增幅高于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平均水平3.8个百分点;占全省工业比重的43.4%,对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6.2%,成为带动工业经济增长的主动力;高技术制造业主营业务收入占全省工业比重的7.4%,比2010年提高3.9个百分点;手机产量由2008年的空白增长到2014年的1.4亿部,初步形成全球重要的智能终端生产基地。在传统支柱产业中,化工工业产业链逐步向高端延伸。2014年1~11月,全省多晶硅、化学药品原药、合成洗涤剂、农用化肥等信息化学或终端化工产品分别增长207.4%、18.9%、19.0%和19.2%,硫酸、盐酸、烧碱、纯碱等初级化工产品呈个位数增长甚至下降;冶金工业铝材产量增长14.7%,增幅超过上游电解铝产量增幅13.0个百分点;钢材产量增长11.1%,增幅分别高于上游产品粗钢、生铁6.0和2.1个百分点;轻纺工业产量增长13.0%,增幅分别高于上游产品纱和布4.3、25.0个百分点。
(3)现代服务业发展迅速。放宽市场准入,不断创造需求,着力推动高成长性服务业大省建设,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2011~2013年,全省信息服务、金融、科技和教育、商务服务、居民服务等现代服务业年均增长12.2%,增幅分别高于GDP和传统服务业1.8、4.0个百分点,2014年预计继续高于GDP增幅。现代服务业占第三产业增加值的比重由2011年的36.8%上升到2013年的38.4%,对拉动增长、扩大投资、增加财力和吸纳就业发挥了积极作用。
(4)现代农业大省建设深入推进。持续推进高标准粮田、现代农业产业化集群和都市生态农业“三大工程”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