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5年02月 |
高标准粮田是打造粮食生产核心区、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必然选择,是发展现代农业、完善农业产业体系的有效途径,是推动农业发展方式转变、促进“三化”协调科学发展的重大举措,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战略意义。
一 河南高标准粮田建设现状及成效
1.全省高标准粮田“百千万”建设工程规划
2012~2020年,河南在全省实施高标准粮田“百千万”建设工程,在95个县(市、区)的粮食核心区内,集中打造6000万亩平均亩产2000斤以上的高标准粮田,建成2000个万亩方、2万个千亩方、20万个百亩方。百亩方、千亩方和万亩方是指:耕地连片面积最少100亩,少于1000亩的方划为百亩方;在1000亩以上,少于10000亩的方划为千亩方;多于10000亩的方划为万亩方。
全省有15个省辖市分别制定了高标准粮田建设的实施意见和建设规划,到2020年,共计规划建设高标准粮田6000万亩(见表1)。
表1 15个省辖市高标准粮田建设规划
2.全省高标准粮田建设目标
(1)保面积。将百亩方、千亩方和万亩方划定为永久性基本粮田,统一编号,建档立卡,遥感监测,有效保护日益稀缺的耕地资源,确保粮食播种面积。
(2)保产量。按照年亩产2500斤粮食生产能力的要求,配套农田基础设施、农机等物质技术装备,显著提高耕地的抗灾减灾能力,提高单产水平,进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确保2020年全省粮食生产能力达到1300亿斤以上。
(3)保收益。优先将高标准粮田规划区内的农民转移到城镇和新型农村社区,推进土地流转,开展统一经营,有效提高土地规模经营水平和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为现代农业发展创造条件,从而解决农业比较效益低的问题。
(4)保服务。设立高标准粮田行政管理所和农业技术区域服务站,确保执法管理、技术服务及时到位。农机、植保等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统一服务覆盖率达到80%以上。
3.高标准粮田建设成效明显
(1)高标准粮田建成过半。截至2014年6月底,全省已累计完善建成高标准粮田3173万亩。根据规划安排,目前建设进度已经过半。
(2)粮食连续增产,高产创建效果显著。以2010年粮食核心区规划实施为节点,得益于高标准粮田建设和高产创建,河南粮食生产连年“闯关”。2011年全年粮食总产量首次突破1100亿斤大关,达到1108.50亿斤,2012年1127.72亿斤,2013年为1142.74亿斤,连续三年站稳1100亿斤,在高起点上连年创造新的纪录。全省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增长,平均亩产增加,高标准粮田高产示范带动作用明显。在粮食核心区95个县(市、区)范围内,粮食总产量从1045.50亿斤增长到了1091.00亿斤,平均亩产明显高于全省平均亩产。2013年,在河南高标准粮田区域之内,夏粮平均亩产999.8斤,秋粮平均亩产1091.0斤,分别高于全省夏粮、秋粮平均亩产200斤和386.2斤,增产优势初步显现。
表2 2010~2013年全省及粮食核心区95个县(市、区)粮食生产对比
2013年11月,河南选取浚县、滑县、长葛市、西平县、舞阳县、原阳县6个县(市)的高标准粮田“万亩示范方”作为示范点进行提升建设,强化田间工程和技术跟进,实现高标准粮田示范方装备水平和农业专业化、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和生态化水平的全面提升,示范带动整体高标准粮田建设工作。其中,浚县连续创下大面积单产全国纪录:2011年,22万亩高产创建示范片小麦平均亩产1142.2斤;2012年,小麦平均亩产达到1162.8斤;2013年,12万亩高标准粮田示范区小麦和玉米平均亩产分别达到1267.4斤和1536斤,保持全国同面积单产纪录,成为全省高产“标杆”。
(3)农民增收。在2013年,在河南高标准粮田区域之内,夏、秋粮平均亩产分别高于全省平均水平200斤和386.2斤,按小麦收购价1.12元/斤和秋粮平均价格1.245元/斤计算,高标准粮田区域内平均每亩夏粮收入比全省平均每亩夏粮收入多224元,高出25%;秋粮平均每亩收入比全省平均多480.82元,高出54.8%。以一年一季夏粮和一季秋粮计算,高标准粮田区域内一亩地一年种粮收入要比全省平均水平高出700多元。
(4)促进现代农业发展。以高标准粮田建设为契机,河南农业基础条件得到改善,耕地质量得以提升,土地流转水平提高,机械化率提高,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不断涌现,测土配方施肥、节水灌溉、秸秆还田、病虫害统防统治等现代农业科技得到大力推广,有效解决了农业生产“最后一公里”问题,农业生产向规模化集约化发展。
二 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