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3年05月 |
一 中国移动社交市场发展综述
(一)社交网站在移动端的浏览量超过50%
2012年,中国互联网流量中来自主流互联网服务的移动端流量占比达到了两位数。在这些服务中,新浪微博、大众点评、人人网等社交应用的移动端浏览量早已超过了50%。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2012年10月的报告显示:用户使用移动设备访问社交网站时,浏览好友的新鲜事和动态功能使用率最高,比例近90%;其次为使用聊天功能和好友聊天,使用率为77.2%;发布个人状态的使用率达到74.4%;此外,“玩游戏”与“手机拍照片并上传到社交网站”所占比例都达50%以上,与“发布日志或者日记”的占比相当(见图1)。可以看出,浏览好友动态与聊天互动在移动端上显现出活跃性,基于手机的便利性及自有功能,移动社交用户可以随时随地地娱乐、拍照上传、定位交友、查询周边商店信息。
图1 移动端上网用户使用社交网络功能情况
(二)以微博、微信为代表的移动社交应用迎来爆发式增长与发展
在移动互联时代,传统PC的地位逐渐被智能手机取代,通过移动终端访问社交网站的用户数,因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正呈爆炸式的增长态势,人类的社交行为正在跨过商业网站、垂直网站、社交网站,向移动社交演进。
随着移动互联网和智能移动终端的全面普及,国内移动社交领域亮点纷呈。以新浪微博、腾讯微信为代表的移动社交应用迎来了爆发式的增长与发展,短期内狂卷数亿用户,其中微信已超过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的移动用户规模,给国内电信运营商带来很大的挑战。除了QQ、人人网、开心网等传统互联网社交平台向移动互联网转型的APP,陌陌、米聊、手机YY、唱吧、啪啪等新型社交应用也在迅猛出击,丰富了人们的生活。传统互联网的社交网站开发的移动APP,其用户社交关系主要基于互联网原有人脉,大多数为互联网社交服务在移动终端的延伸应用,如手机QQ、手机微博、手机人人等。新兴移动社交APP的用户社交关系主要基于手机通讯录或移动互联网,能够在移动端独立构成新的移动社交关系,如微信、米聊、陌陌等。
(三)中国的移动社交市场尚处在发轫初期,有待进一步发展
最初,移动社交被按照文字、图片、语音以及视频等形式划分,而其中最早的移动社交形式,已经将文字与语音结合得愈加紧密。在该领域里,出现微信和微博“双雄称霸”的局面。其他在移动社交领域创业的公司,纷纷选择在更加细分的领域生存,逐渐细分出包括兴趣图谱、人群关系、社交形式等三种类型。各类移动社交应用在原有社交形式的基础上,开始引入各种热门功能,以增强用户使用体验;而移动社交平台化应用的业务模式大多朝着LBS+O2O+社交等混合线路演进,急待挖掘新的商机,寻找增强用户黏性的移动社交方式。
目前,国内移动社交应用大致分布在以下范围:(1)社交方式,分为移动微博、移动IM、移动SNS;(2)人群关系,分为熟人社交、陌生人社交、弹性社交等;(3)社交形式,包括文字、图片、语音、视频等;(4)兴趣图谱,如商务、旅游、餐饮、音乐等。
二 中国移动社交平台及应用发展现状
(一)移动微博:最具发展潜力的移动社会化媒体
截至2012年12月底,我国微博用户规模为3.09亿,较2011年底增长了5873万,网民中的微博用户比例较上年底提升了六个百分点,达到54.7%。[1]与单纯的微博用户规模增长相比,更值得关注的是微博用户行为的变化。从2012年下半年起,PC端微博用户的活跃度出现停滞甚至下滑,造成这一趋势的原因,一方面是用户对微博的新鲜感逐渐退去,造成使用黏度下降;另一方面是相当一部分用户阅读和发送微博的行为转移到手机终端上。截至2012年底,手机微博用户规模达到2.02亿,即高达65.6%的微博用户使用手机终端访问微博,在手机网民中的使用率为48.2%,相比于2011年增长了9.7个百分点,[1]是连续两年来使用率涨幅最大的手机应用,发展势头强劲,已逐渐成为手机端的主流应用。微博用户行为的移动化让微博成为移动互联网时代最具发展潜力的产品之一。
1.移动微博发展基础:手机用户信息的可靠性推动实名制施行
微博作为中国网民使用的主流应用,庞大的用户规模又进一步巩固了其在网络舆论传播中心的地位,无论是普通用户,还是意见领袖和传统媒体,其获取新闻、传播新闻、发表意见、影响舆论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