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2年01月 |
一 2010年国际贸易形势回顾
在经历了2009年的大幅回落后,2010年世界货物贸易量(剔除物价和汇率变动因素后的实际贸易增长率)比上年增长14.5%,创下1950年有该统计以来的最大增幅纪录,大大高于世界经济同期增速,呈现恢复性增长的态势。2010年的世界货物贸易额增长(以美元计价的名义增长率)22%,达到15.24万亿美元。原油和初级产品价格的大幅度上升(初级产品价格上涨26%,其中钢铁上涨48%,能源上涨26%)是2010年的世界商品贸易额大幅提升的重要因素(见表1)。
表1 2005~2010年世界贸易增长状况
无论从名义(贸易额)还是实际(贸易量)增长上看,2010年的贸易增长幅度均略高于笔者上年对国际贸易增长的预测(名义增长超过20%;实际增长不低于13.5%)。
2010年的世界贸易呈现以下一些特点。
一是世界各地区贸易增长不平衡。世界各地区、各经济体增长幅度不一,分化较为明显。经济恢复的不平衡导致了贸易恢复的不平衡。
从国际贸易量的增长看,在2010年,发达国家出口增长12.9%,发展中国家和独联体国家出口增长16.7%;发达国家进口增长10.7%,发展中国家和独联体国家进口增长17.9%。美国和欧盟对外贸易增长缓慢,出口分别增长15.4%、11.4%,进口分别增长14.8%、9.2%;相比之下亚洲地区表现更为出色,出口增长23.1%,中国和日本的出口分别增长28%、28%,进口分别增长22.1%、10%。
从贸易额上看,中国依然是外贸增长最快的国家,进、出口额分别增长39%和31%,为世界第一大出口国和第二大进口国(见表2)。
表2 2010年世界前十位国家和地区货物贸易进出口额排行榜
二是发达国家在世界贸易中所占份额降至历史最低。由于初级产品价格高涨以及亚洲等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快速增长,使得发展中国家和独联体国家在世界贸易中所占份额提高到45%,高于以往任何一个时期,而发达国家在世界贸易中所占份额降低到55%,为历史最低水平。自然资源出口方主要来自非洲、独联体、中东和南美等发展中国家和地区,进口方主要为中国和印度等高速发展的新兴经济体。2010年初级产品贸易量虽然不大,但由于美元贬值和商品价格高涨,因此以美元标价的贸易额上升,也是导致发展中国家在世界贸易中所占份额提高的重要原因。
三是以出口自然资源为主的地区(非洲、独联体、中东和南美)的实际出口增速较慢,而以美元计价的名义出口增势强劲。以非洲为例,2010年非洲实际出口仅增长6.5%,而名义出口却增长28%。原材料价格的快速上涨是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而原材料价格的快速上涨在很大程度上源于中国和印度等高速增长的发展中经济体的进口拉动影响。在2001~2010年的十年间,钢铁的价格上升最快,年均增长12%;能源价格次之,增长11%,只有农业初级产品的价格变化不大,年均增长2%。与初级产品相比,2010年制成品价格上升幅度很小。如美国2010年的非燃料品进口价格仅增长了2.7%,甚至从中国进口的产品价格还下降了0.1%。这意味着自然资源出口国的实际出口量远远低于名义出口量,而以制成品出口为主的国家,其实际出口增长和名义出口增长水平基本相当。
四是以初级产品出口为主的国家进口增长也比较快。较高的商品出口价格增加了以出口初级产品为主的国家的外汇收入,因此也刺激了其进口需求。以拉美地区为例,2010年该地区的进口增长高达22.7%,独联体(CIS)国家的进口也增长了20.6%。只有非洲例外,尽管燃料和矿产品是其主要出口产品(2009年占全部出口的64%,2008年占71%),但其进口仅增长了7%,是2010年进口增长最慢的地区。原因是2009年非洲进口的下降幅度远远低于其他地区,仅下跌了5%,因此较高的基数抑制了2010年进口需求的增长。
五是机械产品的出口在国际贸易的恢复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2010年机械产品出口增长20.8%,出口额占世界出口总额的38.7%。特别是汽车、汽车零部件以及与汽车相关产品的出口增长更加显著,其中汽车和汽车零部件的出口分别增长27.3%和30.9%(参见表3)。在汽车生产领域,金砖国家(BRICs)的汽车生产增长速度很快。据国际汽车工业联合会的统计,2010年世界汽车生产台数增长25.8%,约为7761万台。其中,BRICs生产台数占到34.6%,而这一比例在2000年仅为9.9%,十年间扩大到三倍有余。汽车及相关产品生产的扩大直接导致BRICs国家汽车及相关产品出口的增长。
表3 2010年世界机械出口状况
表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