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更多>> 课题组动态
更多>> 皮书作者
王伟光
  男,汉族,1950年2月出生,山东海阳人。1967年11月参加工作,1972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博士研究生学... 详情>>
李 扬
  1951年9月出生,籍贯安徽,1981年、1984年、1989年分别于安徽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获经济学学... 详情>>
李培林
  男,山东济南人。博士,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中国社会学会副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副所长。《社会... 详情>>

    互联网时代智慧旅游建设的创新与实践 以四川为例

    作者:郝康理 黄萍 出版时间:2015年01月
    摘要:

    互联网特别是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对旅游业产生了深刻的变革性影响。面对消费市场需求结构、内容和形式的巨大改变,四川省坚持实施驱动创新战略、立足服务游客的宗旨,以重点项目为抓手,以数据整合和应用提升为核心,不断夯实基础设施和信息资源建设,大力推进旅游智能管理和智慧服务,积极创新网络营销和公共信息服务,构建起系统的智慧旅游建设思路框架,并在实践中取得了明显成效。

    Abstract: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internet,especially the mobile internet,has a profound transformative impact on tourism industry. Facing the great changes of the consumers’ demand structure,content and form,Sichuan sticks to the innovation strategy and tourists service provision,concentrates on the key projects,data integration and application promotion,constantly strengthens the infrastructure and information resource construction,greatly promotes the intelligent management and intelligence service,actively innovates network marketing and public information service,builds up the framework of smart tourism construction,and eventually,achieves remarkable results in practice.

    2014年,国家旅游局将中国旅游主题确定为“智慧旅游年”。同年,国务院下发了《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31号),明确提出要“制定旅游信息化标准,加快智慧景区、智慧旅游企业建设,完善旅游信息服务体系”。这充分表明国家大力倡导和推动全国开展智慧旅游建设的策略导向。与此同时,全球互联网特别是移动互联网快速发展,不仅催生了旅游新业态,也显著改变了游客的消费行为,并推动我国跨入了散客自助游消费时代。在急剧变化的客观环境下,旅游业如何应用信息技术智慧发展,成为各级旅游行政主管部门的现实挑战,是推动旅游业由传统服务业向现代服务业转型升级发展的关键。

    一 互联网对旅游发展的变革性影响

    当前,全球互联网已经从基于PC终端的传统互联网演进到基于移动终端的移动互联网时代,在互联网即时、全球、互动、多媒体等特性基础上,移动互联网以其更加便携、实时、精准、个性等特征,推动了游客、旅游企业、政府旅游部门三个紧密关联主体行为方式的深刻变革。

    (一)互联网对游客需求行为的变革影响

    在传统时代,游客获取信息和分享旅行体验等需求,主要借助报刊、图书、广播、电视、电影等传统媒体或与亲友交谈、书信、电话等形式,信息渠道少、信息量有限、信息传播面窄。因此在旅游产品购买决策上,主要依靠各类旅行社提供的旅游产品来完成,常受供应商经加工的“诱导产品信息”影响,信息不对称且信息单向传播,往往造成购买决策的不确定性,甚或充满陷阱与风险,游客的个性需求得不到足够重视,也难以获得满意的旅游体验。在互联网时代,特别是移动终端的移动性及其拥有的拍摄、声音记录、文字输入、地理定位等应用功能,彻底让互联网“生动”起来,而最具颠覆性变革的是游客自身成了旅游信息的制造者、发布者,不仅极大地丰富和制造了旅游信息,而且也推动游客在线获取信息、定制个性化旅游产品、分享旅行体验逐渐成为常态。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hina Internet Network Information Center,CNNIC)发布的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4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到6.32亿人,其中手机网民规模达5.27亿人,占整个网民规模的83.4%,我国成为全球第一大移动网络用户国家。在手机网民中,智能手机网民规模高达4.8亿人,占比91.1%[1]。截至2013年6月,中国网民在网上预订过机票、酒店、火车票和旅行行程的规模达到1.33亿,占网民总数的22.4%,其中手机预订用户占比39.8%[2]。此外,2014年中国游客有89%通过网络媒体获取信息,有84%的中国游客旅行中使用社交媒体,其用于发布旅行体验的时间几乎和旅行游玩时间一样多,旅行者联网需求不断上升[3]

    互联网的普及,电子商务和移动APP的快速发展,给游客自主购买选择创造了巨大空间和自由度,也在一定程度上催生了大量的自助游、自驾游,助推中国快速跨入了散客自助游时代。在游客需求日益碎片化、个性化、体验化的影响下,需求内容也由传统的线下“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拓展为线上线下互动的“6+N”需求要素,即扩展了游客“行前”的咨询、虚拟体验、在线旅行预订等,“行中”的旅游产品购买、即时旅游体验分享等,“行后”的游历分享、投诉等(见图1)。

    图1 互联网时代旅游需求向线上线下结合的“6+N”要素转变

    (二)互联网对旅游企业商业行为的变革影响

    在传统旅游时代,游客的需求要素提供主要依靠旅行社组团旅游来完成,在旅行社为龙头的业态商业模式下,旅游企业之间重点关注“一对一”的稳固合作关系,缺乏横向利益链上下游企业之间的双向或多向沟通机制,关联性虽然很强,但是灵活性不足,企业难以跳过某个价值节点与其他企业保持灵动的联系和调节,旅游运营效率较低,相互制约大,一旦利益链上某个重要环节出现问题,整个利益链的商业运作就极易陷入整体瘫痪的绝境。因此,传统旅游企业普遍存在经营业务单一、规模较小、自我抗风险能力弱、竞争实力小等问题。

    但在互联网时代,旅游景区、酒店等传统旅游企业一方面可以实现自身运营管理的信息化,包括企业资源管理(ERP)、客户关系管理(CRM)等,也可以借助互联网,将实体服务与虚拟服务相结合,从线下走向线上,通过开展电子商务,实现旅游产品与服务不经任何旅行社等中介机构而直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