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2年05月 |
Keywords: | IndustryJapanEarthquakeEnterpriseProduce |
一 大地震对日本产业链的巨大冲击
(一)产业供应链的各个环节几乎都遭到破坏
产业供应链是现代产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显得尤为重要。在产业界,产业供应链管理(Supply Chain Management,SCM)这一概念被普遍接受。如果从理论上更广义地解释产业供应链的话,可作如下表述,即产业供应链是指从原材料采购到作为最终顾客的消费者产品和服务阶段为止的整个供应过程(参见图1)。为了将价值提供给最终顾客的各个消费者,整个供应链有效发挥作用,以及整个供应链的运作效率成为最根本的战略课题。
图1 产业供应链的全貌
由于大地震、大海啸和核泄漏同时发生,日本产业供应链从上游阶段的原材料采购、原材料物流、中间产品(材料)生产、成品生产到物流过程的产品物流、批发以及零售等各个环节都受到冲击,其中上游阶段的零部件供应环节所受打击最为沉重。日本处于全球产业链条的高端,其制造业的核心零部件又基本在国内生产,加上日本制造业普遍实行零库存管理,一旦零部件供应断档就会影响到整个生产体系。
日本帝国数据银行2011年4月的调查数据显示,77.9%的日本企业受到此次大地震影响,特别在东北、关东北部和南部地区,有80%以上企业因地震受损。从产业类别来看,运输仓储、大宗批发特别是制造业的企业受灾率都在80%以上;而从企业规模来看,受灾企业中,大型企业达2036家(超过大型企业总数80%以上)、中型企业为6332家(占中型企业总数的77%)、小型企业1736家(占小型企业总数的74%)。[1]
由于产业供给链条的断裂,导致全国性工矿业生产大幅度下降。2011年3月全国工矿业生产指数环比下降15.5%(参见图2),这是1953年以来的最大降幅。从不同地区来看,东北灾区工矿业生产指数降幅最大,下降了35%,关东地区下降18.6%,东海地区下降20.3%,九州地区下降9.6%。[2]灾区以外的地区出现生产下降,很显然是产业供应链断裂造成的。从不同产业来看,下降幅度最大的是运输机械工业,生产指数骤降46.4%。另外,半导体产业也遭到重创,其他产业也受到直接或间接打击,由于生产的减少直接导致对外出口的减少。4月日本的出口额为51557亿日元,同比下降12.5%,而进口额为56195亿日元,增长8.9%,出现了4638亿日元的贸易逆差,5月又继续出现8537亿日元的贸易赤字,日本连续两个月出现贸易逆差。[3]2011年,由于受震后产业供应链断裂、日元升值和泰国大洪水的影响,出口减少2.7%,相反,受福岛核电站事故影响,全国电力短缺,大量进口石油、天然气等火电燃料,导致进口剧增12.0%,结果出现了2.49万亿日元的贸易逆差,成为自1980年以来31年间第一个贸易逆差年。[4]
图2 日本工矿业生产指数
(二)汽车产业受波及损失最大
此次大地震损失最大的产业是运输机械产业。[5]这主要是因为日本汽车生产普遍采取“零库存”的丰田生产方式,汽车整车厂商零部件库存普遍不足。受地震影响,位于东北及附近地区生产的汽车零部件以及IC等电子部件等供应链中断,很快传导到整车生产的企业,最终造成日本汽车厂商普遍停产。震后第三天的3月14日,包括丰田汽车、本田技研、日产汽车、铃木、马自达、三菱汽车工业、富士重工业、大发工业等日本八大汽车厂商相继宣布停产。
受到此次地震直接冲击最大的是本田技研、日产汽车和丰田汽车这三家整车厂商。其主要原因在于:本田的汽车研发与关键车型的生产都在关东北部的受灾地区;日产公司的发动机生产线以及高附加价值车型布局在福岛和栃木县;丰田尽管大本营设在远离地震灾区的日本中部名古屋周围,但东北地区的岩手和宫城县却是其零部件生产的重要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