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5年01月 |
传媒业是指通过生产、传播各种内容产品以及提供各种增值服务而形成的业态。传媒业与文化产业关系高度密切,在传媒业基础上形成传媒产业,是打造文化产业的核心内容。近年来,陕西传媒业迅猛发展,已形成门类齐全、规模不断壮大的良好局面。但是,陕西传媒业同时也存在一定的问题与不足,与国内发达地区相比还存在不小的差距,还需要不断努力。
一 图书产业
近年来,随着文化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陕西图书业已基本形成产业格局,并呈现出版、发行与策划编撰一体化势头。
(一)图书出版
陕西省拥有18家图书出版单位。其中,陕西出版传媒集团下辖8家出版社;高校出版社7家: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西安工业大学出版社、西北大学出版社、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出版社、第四军医大学出版社;另有世界图书出版西安分公司、西安地图出版社和西安出版社。随着近年来转企改制,分工被逐渐打破,各家出版单位纷纷涉足教材、教辅等各类图书。2013年,陕西省出版图书9395种,总印数19328册。
2007年底,在陕西人民出版社、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太白文艺出版社、未来出版社、三秦出版社基础上,陕西省组建成立陕西出版集团,后陕西旅游出版社加入。陕西图书出版业迅速向产业化迈进。2007~2012年,陕西出版集团总资产实现翻番,净资产增加了80%,净利润增加了1.6倍,年出书品种由3000种增加至6000种,成员单位从最初的7家发展到14家,年销售收入在10亿元以上。改制后的陕西出版传媒集团,在陕西文化产业发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2012、2013年连续两年获得陕西省文化企业“十强”称号。
在其他出版单位尤其是高校出版社中,体制改革最具代表性的应数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在出版业大变革的时代背景下,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深化改革,面向全国和世界开发出版资源,具有年出新书500余种、重版书500余种的生产能力和年销售码洋4.5亿元的经营规模。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有100多种图书获得国家、省部级奖励,其中“任汝芬教授考研政治系列”、“剑桥少儿英语天天练”等获全国优秀畅销书奖。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是西北地区最大的以出版通信、电子、计算机类教材和图书为主的专业出版社,每年出版图书2000余种,已有50余种专著、教材面向海外发行。
(二)图书发行
与出版相比,我国图书发行较早进入了市场化阶段,陕西图书发行业也早已形成国有与民营并行的局面,省内取得发行资质单位接近200家。
新中国成立后,各级新华书店系统一直是我国图书发行的主体。陕西省、市(地)、县以及乡镇新华书店一应俱全,承担全省学生教材以及其他各类图书发行业务。在中央文化体制改革精神指导下,2005年12月陕西省新华书店、陕西省外文书店以及9个市级新华书店及其所辖县(市、区)93个新华书店等组建为陕西新华发行集团。2013年陕西新华发行集团销售收入达到16.8亿元。2013年,陕西新华发行集团获陕西文化企业“十强”称号。为了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2014年陕西新华发行集团与陕西出版传媒集团合并组建为陕西新华出版传媒集团,以做大做强陕西出版传媒产业。
改革开放后,在国家《关于图书发行体制改革工作的通知》《关于推行图书多种购销形式的试行方案》等文件指导下,我国民营书店纷纷涌现,与国营新华书店一起承担了图书发行的业务。由于古城西安的历史文化底蕴深厚以及处于西北五省区文化中心的地位,不到几年时间便在火车站附近的东六路形成了规模庞大的图书批发市场。但是,由于时代因素,该市场存在非法经营,盗版横行,乱象丛生。为了整顿市场,在省、市新闻出版等部门指导下,2003年东六路图书市场正式迁至改建后的西安解放百货大楼(西安书林),总建筑面积为1.8万多平方米,是目前西北最大的现代化书刊批发市场。
由于经营有方、特色鲜明,西安市几家民营书店经过多年努力,实现了规模化发展,在陕西图书发行产业中占据重要地位。其中,最具代表性者莫若嘉慧汉唐书城,原本是纬二街上三间门面的普通小店,因其经营社科类学术书籍深受南郊文化人喜爱而闻名于西安城内外。2002年,与嘉慧集团合作在小寨商业圈成立陕西嘉慧汉唐图书发行有限责任公司,即“汉唐书城”,经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