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5年03月 |
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着力提高城镇化质量,关键在于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为此,要建立财政转移支付同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挂钩机制,并发挥财政四两拨千斤的功能,调动社会力量,加大对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财政支持力度,促进新型城镇化健康持续发展。
To speed up the process of urbanization,and to focus on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urbanization,the key is to promote citizenization of transferred agricultural population. Therefore,we must establish the mechanism of associating financial transfer payments with citizenization of transferred agricultural population,and play finance function skillfally,mobilize social forces,increase financial support to promote healthy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new urbanization.
我国城镇化已进入加速发展阶段,城镇化对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促进作用日益显现,加快推进城镇化也成为我国未来一个时期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任务。目前,我国城镇化加快发展存在着质量不高的问题,使得城镇化的功能和作用难以充分发挥。为此,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要“建立财政转移支付同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挂钩机制”,“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逐步把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转为城镇居民”。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进一步指出:要“完善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公共财政体系,逐步理顺事权关系,建立事权和支出责任相适应的制度,中央和地方按照事权划分相应承担和分担支出责任”。“建立财政转移支付同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挂钩机制。”如何建立财政转移支付同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挂钩机制,是亟待研究和探讨的问题。
一 建立财政转移支付同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挂钩机制的背景分析
城镇化是人口由农村向城市迁移聚集的过程,同时又表现为地域景观的变化、产业结构的转变、生产生活方式的变革,是人口、地域、社会经济组织形式和生产生活方式由传统落后的乡村型社会向现代城市社会转化的多方面内容综合统一的过程,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进步的主要反映和重要标志。
从18世纪中叶英国工业革命开始,西方国家告别农业社会进入工业社会,城镇化由此算起,距今已有260多年的历史。我国的城镇化走过的是一条复杂曲折的道路。新中国成立后,建立了城乡二元分割的户籍制度,使得城镇化长期处于停滞状态。在1949~1979年间,城镇化率仅提高8.3个百分点,年均增长0.28个百分点,比世界同类发展水平国家偏低20个百分点,30年只实现了1亿人口的初步现代化。
改革开放后,城镇化的发展经历了大小城市之争。进入21世纪后,对城镇化的发展路径有了新认识,城镇化进入加快发展阶段。党的十六大、十七大都对加快推进城镇化作了一系列论述。尤其是2012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和党的十八大更是把城镇化作为着力解决制约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大结构性问题的重要抓手,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加快推进城镇化和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提出了一系列深化改革的措施。2013年首次召开了全国城镇化工作会议,2014年国家出台了新型城镇化规划,更是明确提出了“三个一亿人”的目标。这充分说明了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对于保持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城镇化正在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扩大内需最大潜力所在”和“发展的最大红利和增长引擎”。那么如何看待城镇化的强大功能和作用呢?
第一,城镇化发展可以带动投资。城镇化对投资具有强大的推动作用,伴随着工业化的发展,城镇化的发展也会相应加快,大量的进城就业和生活的人口,需要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予以支撑和配套。随着经济发展程度不断提高,消费结构不断升级,城市居民会不断对公共服务提出更高的期盼,这就要求政府和社会给予相应的提供。一般认为,每增加1个城市人口,将带动10万元以上的综合投资,这一综合投资会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而提高;或者说提供同样数量的城市公共产品和基础产品,会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而扩大投资数量。
第二,城镇化可以扩大居民消费支出。城镇化可以扩大社会消费,对于扩大内需具有促进作用。由于城乡的差异,如生活环境、收入水平、消费习惯、思想观念的不同,生活在城市的居民和生活在乡村的居民在消费水平上差异较大。一般来讲,城市人口消费是农村人口的3倍,城镇化每提高一个百分点,将拉动最终消费增长约1.6个百分点。
第三,城镇化可以促进经济增长。城镇化通过促进城市建设、转移农业人口,为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提供依托载体和劳动力支撑,并推动农业的规模化、产业化、市场化和现代化,从而促进国民经济增长。一般认为城镇化每提高一个百分点,可拉动GDP增长1.5~2个百分点,在新常态背景下对GDP增长的贡献达到1/4左右。
第四,城镇化可以替代出口。城镇化在不同区域、不同时期具有替代出口的特殊作用。例如,在改革开放后相当长的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以出口导向为主,整个国家的外贸依存度保持在70%以上,一些沿海省份的外贸依存度更是高达15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