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3年05月 |
2012年是中国艺术品拍卖业一个比较特殊的年份,由于经济形势和投资环境的改变,再加上市场内部的行情调整,2012年中国艺术品市场资本的支撑力明显减弱,使得市场大幅下滑,市场回调已成为事实。
一 2012年中国艺术品拍卖业概况:内忧外患,业绩下滑
2012年,中国艺术品拍卖行业整体遭遇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最强“寒流”,市场却从高处一路探底,成交量缩水过半。根据雅昌艺术市场监测中心(AMMA)发布的《2012年中国艺术品春拍市场调查报告》数据显示,2012年中国艺术品拍卖总额仅为281.60亿元,和2011年春拍相比下降了34.27%,较2011年秋拍也下降34.22%。尽管成交额的迅速滑落,但从年总成交率来看48%的比率也比2011年秋拍提高了7%。艺术拍卖市场的拍卖公司规模也有了很大的缩减,2012年春参与艺术品拍卖的公司数量为224家,而2011年秋季为295家;共举办296场拍卖会,而2011年秋拍共有409场;和上季度1709场的专场数量相比减少了626场,为1083场,同时专场拍卖的过程中拍卖公司对拍品的挖掘、研究与展览更加精益求精,更趋向于专题性和学术性。同时,拍卖行改变了以往以量取胜的拍品规模扩张方式,以追求品质为主导,重质轻量。另据中国拍卖行业协会发布2012年度春季拍卖文物艺术品市场成交状况的报告显示,北京保利、北京匡时、北京瀚海、北京荣宝斋、北京华辰、北京诚轩、中国嘉德、上海朵云轩、中贸圣佳、西泠印社10家文物艺术品拍卖公司春拍共举办181个专场拍卖,成交总额为97.67亿元。而这10家公司2011年春拍专场数量218个,成交额为205.09亿元,比较而言无论是拍场次数还是成交额度都整体下滑,基本回落到2010年春拍的水平。尽管2012年的春季拍卖成交量和成交率有所下降,但拍品价格水平仍维持在高位;由中低价位拍品稳健成交取代了高价位拍品的市场份额,这充分说明市场正经历“化虚为实”的理性回归过程,应该说对市场的发展而言是长远的利好。[1]
2012年秋拍期间,从秋拍前的“征集难”到秋拍中的成交额萎缩、大量名件佳作流拍,种种迹象都折射出市场不可逆转的下滑走势。根本原因是:一方面由于外部市场大环境的影响,包括经济放缓、货币政策、市场心理、投资环境等使得投资信心大打折扣;另一方面是基于市场内部的行情调整,也急需需要一个去除泡沫的过程。秋拍期间全国共有272家拍卖公司举办了秋季拍卖会,上拍拍品数量总计28万件,其中仅11.6万件成交,成交率为42%。雅昌艺术品市场监测中心(AMMA)发布的最新监测数据也显示,2012年大中华地区艺术品秋季拍卖成交总额为255.9亿元,较2011年同期下降约50%。通常被用来衡量市场热度的高价拍品数量更是急剧下滑,以亿元拍品为例,2011年过亿元的拍品26件,2012年只有14件,较之2011年的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975亿元的交易额,2012年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总体下滑了44.8%。[2]受全球经济疲软的影响,纵观2012年全球艺术品市场,行情陷入相对低迷的状态,观望情绪明显。据全球艺术品拍卖大鳄苏富比的统计数据,2012年该拍卖行总成交金额相比2011年下降10%。而梅摩全球艺术品综合指数表明,从2012年初至年底,指数下跌了3.28%。在《金融时报》的年底盘点报告中指出:2012年度,全球拍卖总成交额极有可能接近100亿美元,相比2011年的118亿美元,略有下滑,但仍然比2010年的95亿美元有所增长。相比之下中国2012年艺术品拍卖额度下滑幅度是居全球首位的。
二 2012年艺术品拍卖业品牌之路:延续经典,渠道突围
(一)寒流中传统板块依旧稳健,经典化成大趋势
在市场回落明显的情况下,经典化成大势所趋。例如,在2012年春拍当中,古代书画、近代书画、当代书画这三大板块仍然是国内艺术品拍卖市场的主力。各大拍卖公司成交额的半数江山都由中国书画占据。6月3日在北京举行的保利2012年春拍近现代书画夜场中,李可染作品《万山红遍》以1.8亿元起拍,加佣金共计2.9325亿元成交,刷新李可染个人拍卖纪录。北京匡时的“明遗民”书画作品专场以精心策划的故国情怀获得了很好的市场反响,47件拍品100%的成交率,共有9件拍品过千万元,成交额高达2.17亿元。吴之振《种菜诗唱和诗册》系列作品见证清初文坛盛事,此作由浙江吴氏家族珍藏300年,共由14件作品组成,属首次现身,以3220万元成交成为本场冠军拍品。李可染的作品《韶山·革命圣地毛主席旧居》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