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4年01月 |
一 前言
本书是对日中战争期间内蒙古西部地区的日本占领政策和抵抗力量的实际状态所做的实证研究。本书不仅将焦点集中于日本的殖民地政策,同时也从蒙古史、中国史的角度分析“蒙疆”地区,试图对位于东亚之中的内蒙古西部地区得到一个综合性的把握。
关于“蒙疆”这一地区概念,本书规定为:日中战争时期“被关东军占领后由日军实质支配、蒙疆政权所主张的领有区域”(第4页)(书中在使用作为历史称谓的“蒙疆”一词时未加引号,本文以下亦从之)。蒙疆地区作为日本的一个殖民地地区政权,设立过三个“自治”
日中战争时期的蒙疆地区,既为日本帝国殖民地的一部分,又是与中国军队展开一进一退的拉锯战的前线地带。因此,在蒙疆,不但可见日中间的战争状态和蒙古族与汉族之间的民族对立,还有国共对立以及国民党政权内部的“中央—地方”关系等中国国内的诸多问题。为了探究这个地区多方面的问题,本书的课题设定为对中日战争时期的蒙疆“进行多方面综合性研究以确立其历史位置”(第4页)。因此,本书采用共同执笔的形式,由各位执笔者在各自的专门领域中展开细致的考察。本书的各章构成如下。
第Ⅰ部分为“研究的课题与占领前的历史”,共两章。序章“蒙疆占领地研究的课题”(柴田善雅、内田知行);第一章“民国时期内蒙古被占领前的历史”(柴田、内田)。
第Ⅱ部分为“蒙疆政权的政治与经济、社会”,共五章。第二章“日本的蒙疆政治支配体制”(柴田);第三章“蒙疆政权的对蒙政策”(广川佐保);第四章“蒙疆政权的财政与地区间收支”(柴田);第五章“蒙疆政权的道路建设与陆运、铁路”(内田);第六章“蒙疆政权的鸦片政策”(内田)。
第Ⅲ部分为“日本人、日本企业与抗日政权”,共四章。第七章“蒙疆地区的日本居留民”(小林元裕);第八章“蒙疆地区的企业活动”(柴田);第九章“蒙疆地区的中国共产党抗日运动”(祁建民);第十章“中国国民政府及国民党与蒙疆政权”(内田、小林)。
第Ⅳ部分为“占领的终结”,一章。终章“蒙疆支配解体以后与本书结语”(内田、柴田)。
二 本书的基本立场、内容简介
序章是对此书的课题、方法论和先行研究的总结。第一章是关于日本占领蒙疆之前的当地历史,主要内容为日中战争前日本进入蒙疆的过程和国民党政权的内蒙古政策以及德王的“内蒙古自治运动”。
第二章分析了蒙疆的日本占领地行政与当地政权的关系。日本对蒙疆政权的支配方式,从由日本人担任顾问的“指导监督体制”强化为直接任命的“满洲国”式“混合人事制度”。论文指出,在这一点上,蒙疆政权沿袭了“满洲国”的统治方式。第三章分析了蒙疆政权对待蒙古族人的政策,得出的结论为,蒙疆政权虽然借用了“满洲国”的制度,但由于日本重视蒙古王公,所以,由土地制度改革而导致的王公制度的解体以及旗制度的改革,不如“满洲国”彻底。第四章分析了蒙疆政权的财政问题。关于蒙疆政权财政制度的确立过程,论文指出,在三个“自治”政府期间尚未形成财政单位,直到“蒙古联合自治政府”成立后才形成了一个财政单位,蒙疆的财政制度由此得到统合。关于地区间收支,论文指出,由于蒙疆的贸易结构受输出商法——鸦片的价格变动影响,地区之间的收支特征为单务性,即由蒙疆政权负主要责任。第五章是关于蒙疆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在汽车交通方面,出于治安目的,整备了“警备道路”;在铁路经营方面,则继续使用民国时期的平绥铁路(北平、包头之间,1938年改称“京包铁路”)。此外,论文还关注了为修路而强制征用沿途民众给蒙疆社会带来的影响。第六章是关于蒙疆政权的主要财政来源鸦片的管理制度。这一鸦片管理制度是在日方指导下建立起来的,太平洋战争爆发后通过兴亚院供给到“大东亚共荣圈”。同时,汪精卫政府的反鸦片运动,对蒙疆政权向华中鸦片输出也产生了影响。
第七章分析了蒙疆地区的日本居留民的构成和职业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