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更多>> 课题组动态
更多>> 皮书作者
王伟光
  男,汉族,1950年2月出生,山东海阳人。1967年11月参加工作,1972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博士研究生学... 详情>>
李 扬
  1951年9月出生,籍贯安徽,1981年、1984年、1989年分别于安徽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获经济学学... 详情>>
李培林
  男,山东济南人。博士,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中国社会学会副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副所长。《社会... 详情>>

    甘孜、阿坝、凉山:民族文化资源转化与“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建设

    作者:俞运宏 出版时间:2015年04月
    摘要:

    四川省民族地区主要集中在甘孜藏族自治州、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凉山彝族自治州三个地区,而这三个自治州恰好是全国“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的核心区域,在国家大力开发“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的历史机遇面前,甘孜、阿坝、凉山作为四川省主要的民族地区,都做出了相应地努力,甘孜州着力于开发与推介藏族文化产业项目、阿坝州致力于地震灾后重建中藏羌文化资源的保护传承与开发、凉山州大力打造彝族文化产业品牌。目前,三州的民族文化产业发展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但尚存在一些问题,本报告针对这些问题给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Abstract:

    Ethnic areas in Sichuan Province are mainly concentrated in Ganzi Tibetan Autonomous Prefecture,Aba Tibetan and Qiang Autonomous Prefecture,Liangshan Yi Autonomous Prefecture,three areas,and the three autonomous prefecture is the core of the national “CangQiang yi culture industry corridor” area,in the country to vigorously develop “CangQiang yi culture industry corridor”,before the historic opportunity of Ganzi,Aba and Liangshan,as the main ethnic areas in sichuan province,they have made accordingly efforts,Ganzi focus on the development and promotion of Tibetan cultural industry project,ABA is committed to the reconstruction after the earthquake in the 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of Tibetan and Qiang culture resources,protection of Liangshan state to create the culture industry Yi brand. However,the current state of the three national cultural industry development still exists some questions. The paper gives th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to solve these problems.

    四川省是一个多民族省份,是全国第二大藏区、最大的彝族聚居区和唯一的羌族聚居区。四川省民族地区主要集中于甘孜藏族自治州、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凉山彝族自治州三个地区,而这三个自治州恰好是全国“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的核心区域,因而这三州的文化产业开发对于四川省和全国文化产业的开发都有着重要意义。

    一 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

    著名民族学家、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在1980年首次提出“藏彝走廊”这个历史—民族区域概念,“藏彝走廊”主要指现在的四川、云南、西藏三省(区)毗邻地区,就行政区域而言,“藏彝走廊”主要包括四川省的甘孜藏族自治州、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凉山彝族自治州三州,云南省的迪庆藏族自治州、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和丽江市,西藏的昌都地区等地。[1]在汶川特大地震的灾后文化重建过程中,文化部立足于藏、羌民族文化的保护传承,专门设立了国家羌族生态保护区,对羌族人民原生态的文化进行了有效的保护。在建立羌族文化保护区的基础上,文化部又逐渐展开了对毗邻地区藏彝民族文化的保护与传承,于是由费孝通先生最先提出的“藏彝走廊”这个历史—民族区域概念,成为文化部近年来建设以‘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为核心的民族文化产业带的创意基础。

    “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2]涉及川、黔、滇、藏、陕、甘、青7个省或自治区,覆盖面积约68万平方公里,其核心区域内藏、羌、彝族等少数民族人口超过760万,文化部在此区域逐步开始实施一批具有带动性、示范作用的文化产业项目,旨在用发展文化产业的方式为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及民族团结提供坚实的文化基础和物质条件,并力图以此来实现少数民族地区跨越式发展。

    2012年2月文化部发布的《文化部“十二五”时期文化产业倍增计划》正式把“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列为9个重大文化产业项目之一,拟在“十二五”期间全力推动实施,其项目建设总投资预算大约为110亿元。[3]

    目前,打造“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已经上升为国家层面的区域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规划——为落实《国家“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实施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发展特色文化产业等战略部署,加快建设具备引领示范效应的特色文化产业带,进一步促进西部地区、民族地区特色文化产业发展,把文化产业培育成为区域经济支柱性产业,同时也达到保护生态文化、传承民族文化、增强国家认同、促进民族团结等多重目的,2014年3月5日文化部、财政部联合印发了《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总体规划》(期限为2014~2020年),该规划中提出了近期(2014~2016年)和中期(2017~2020年)发展目标:2014~2016年“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要引导实施一批有效保护文化资源并将文化资源转化为文化产业的项目、支持建设一批重点文化产业生产基地,在文化产品生产和品牌推广两方面要取得明显成效——基本形成立足国内、面向世界的文化旅游目的地;2017~2020年“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要在建成一批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文化产业示范项目基础之上,形成完善的文化旅游产品生产体系和旺盛的文化消费市场,使相关区域的文化产业普遍成为本区域经济发展的支柱性产业,将整个“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区域打造成为世界级精品旅游区和我国文化产业发展新亮点。2014年4月15~16日,由文化部文化产业司和财政部主办,川、藏、陕等7省区及31个核心区、覆盖区市州文化、财政等部门负责人参加的全国“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规划解读研讨会在四川省凉山州西昌市召开,标志着“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规划实施已正式启动。[4]

    四川省是全国唯一一个包含藏、羌、彝三个民族聚集区的省份,处于“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核心区域,它包括甘孜藏族自治州、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凉山彝族自治州全境以及相关辐射地区,该区域内拥有313处重要文化遗产。守着丰富藏羌彝的民族文化资源,如何将这些资源转变成文化产业,四川省先后采取了一系列举措。

    从2011年起,四川省文化厅启动了对“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四川区域内重点文化企业和文化项目系统摸底的调查工作,同时联合省内外文化产业方面的专家,加强对该区域文化产业发展的研究;随后,四川省委、省政府又先后发布了《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建设文化强省的决定》和《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