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更多>> 课题组动态
更多>> 皮书作者
王伟光
  男,汉族,1950年2月出生,山东海阳人。1967年11月参加工作,1972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博士研究生学... 详情>>
李 扬
  1951年9月出生,籍贯安徽,1981年、1984年、1989年分别于安徽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获经济学学... 详情>>
李培林
  男,山东济南人。博士,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中国社会学会副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副所长。《社会... 详情>>

    重建家庭养老——四川“空心村”养老状况调查研究(1990~2015)
    ——四川“空心村”养老状况调查研究

    作者:刘易平 卢立昕 出版时间:2015年04月
    摘要:

    本文主要以广汉市松林镇D村调查为基础。自20世纪90年代“民工潮”兴起以来,四川农村逐步空心化,同时人际关系逐步疏离化。如今,一方面,由于青壮年逐步离土甚至离乡,老人守望家乡,传统“养儿防老”的民间实践似乎越来越成为历史;另一方面,为老人所接受的社区或国家层面的养老机制尚未建立,这两方面的合力影响“老有所养”。老人主要困境表现在日常生活不便、就医难、亲情饥渴等。化解之道主要在于如下五个方面:第一,促进乡村本土化的有机发展;第二,教育乡土化,减少农村受教育者离乡趋势;第三,作为公器的国家偏向农村的政策支持;第四,重建家庭养老机制的前提下培育社区化养老机制;第五,逐步放开限制生育的计生政策,促进家庭人丁兴旺等。

    Abstract:

    Based on investigation from D village of Songlin Township in the city of Guanghan,this paper points out that villages became gradually hollow in rural areas in Sichuan province since “the Tie of Migrant Rural Labors” in 1990s,also led to gradual alienation of interpersonal relations. At present,on the one hand,because of departure of young peasants from countryside,old people are left alone in the country and they can hardly depend on their sons,on the other hand,old people can rely on community. In recent years many elderly face many problems as following:difficulties in lives,medical problems and missing their sons and grandsons. The solutions to these problems are just as following:first,provide chances for peasants to make money without leaving hometown;second,make chances for children to study in the countryside so that they are passionate towards the community;third,the state should help rural areas;fourth,cultivate community pension mode on the condition of reconstructing mechanism in family pension;fifth,the gradual liberalization of restrictions birth control policy,extend family line.

    一 D村——四川“空心村”的一个缩影

    四川是中国最大的农民工输出省份之一。20世纪90年代以来,大多数青壮年农民外出务工的结果是村落空心化,而空心化必将影响养老的实现。下面,我们进入D村具体地了解空心村的状况。

    静是D村给人最初的印象。走进村子虽不能说难得见到一个人,但是,我们所遇见的大多是四十岁以上的村民,尤其是老人。每家都养狗,因此,我们走到任何一家的院落前,必闻犬吠不止。村子并不是特别偏僻闭塞。除了村子东边那条河把村子与对岸的金堂隔离之外,南、西和北三面基本上可以说,水泥道路通四方。D村地处广汉、中江以及金堂三县交界处,是广汉市最东边的村子。D村恰好处在成都平原外围山丘上。较之于平原来说,村子相对高度三四百米的样子。村子距离松林镇9公里,距离广汉市大约30公里。“村村通”道路2009年已经修好。现在,村民们出村子并不难。很多村民家里都有三轮车、摩托车,甚至有一家已有轿车。村里很多人自己驾车到广汉去,大约一个小时的路程。村里的妇女们不会骑摩托车。她们要是去镇里或市里,只要打个电话,附近专门跑运输的面包车就会到村子来接她们。到镇里的车费是3块钱。

    村里没有水田,不种植稻谷。村子常受到干旱侵袭,绝大多数人家门前有一座半径为三米左右的水泥砂子砌成的蓄水池。地里一般都种植一些苞谷、花生、黄豆以及红苕之类的旱作物。旱作物收回后,吃不掉的卖掉,买米吃。村子房屋周围大多是丈把来高的各种果树——柚子、桃子、梨子以及樱桃等,果树收入占农业收入的绝大部分。最多的家庭一年可以达到2万多元,最少也有个几千元。大约在2000年,村(指行政村)里对种植果树的种类、地点等方面有一定的统一规划。现在政府不管了,于是大家随自己的意愿种植。前些年,三四月份,村里的桃花是旅游资源。周边市里头的人都过来观赏,村民在管游客们吃喝以及看车等方面也一度挣些钱。遗憾的是,由于这个村子是广汉最东边的村子,而靠近镇公路附近的村子后来也种植了好多桃树。越来越多的游客被靠近松林镇的村子给拦截了。林木也是村民收入来源之一。村后就是山林,山林里满是杂树。杂树间传来鸟鸣声,尤其是清早,醒来后最初听到的就是鸟叫。

    村民的农业生产收入能够解决吃饭问题。至于建房、读书、婚丧嫁娶或其他事项的花费,则依靠打工。打工远一些的,去广东等地;近一些的,就到最近的连山镇打工,稍远的到广汉县(今广汉市)。这都是季节性临时性打工的人。他们基本上早出晚归,一天一个来回。

    几乎可以说,村民家庭2/3以上的收入来自打工。例如,61岁的村民LDX说:

    我现在除了把家里的土地与水果种起来外,还到广汉去干活。平均每个月去市里干活十五天左右,到建筑工地上做石匠。只要有电话来,早上就驾驶三轮车去干活,一天七个小时,一天一百五六十元钱。单纯在家种地不划算,有一年我没出门,一年收入才万把块。

    自单干以来的二十多年,D村和大多数中西部农村一样,村干部的公共职能越来越弱。本村隶属于七大队、八大队,合并称之为D村。六年前,村里的一件大事是,村干部全体被撤。L姓是村子里的大家族。此前的很多年,村里的书记与村长一直都是L家人。2008年地震后,由于“灾后重建房屋维修费”上出了问题,该领导班子全体被撤。据说是由于家族内讧,L家人自己告发族内当干部的人所致。此后一直到现在,村长一职一直空缺,而由退伍军人J代理。此人很有威信,镇得住村子。尽管也有人几次到“上面”说他的某些问题,他还是“搞定”了那些事。

    至于社长(也即行政村下的村民组的组长),现在大家都不太愿意当。因为花时间,而权力不大,没什么回报,还必须常年捆在村子里,不能出去打工。社长LDS说:

    多少年来,我一直做社长(自然村一队)。现在还在做社长。每年补贴也就一两千块钱。不如出去打工,早就不想干了,但没辞掉。这些年与镇里很少交际,我都有一年多没去镇上开会了。以前记工分的时候还有实权,现在的社长没有实权。社长现在的事情与以前不一样。以前管理的事务较多,现在没有了收公粮以及计划生育这些烦人的事情了。不过,要是村里有人吵架,还是要过去劝说劝说。

    以前,D村逢年过节也有一些传统文化项目。最近三十年来,什么节目也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