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5年04月 |
南水北调大型水利工程既是人类工程建设史上的一件大事,也是关系我国整体发展布局的重要环节,在前期安置工作顺利完成之后,如何更好地引导移民群体融入安置地成为新的议题。本文从融入的角度出发,以D市移民为研究对象,从经济、身份和社会三个维度对南水北调移民的实际状况进行研究。从实地调研的结果来看,结合移民时间综合考虑,当前移民群体的融入状况基本处于正常的水平,但是促进移民的融入仍然大有可为。本文认为,应该将移民融入问题放在区域整体发展框架中予以考虑,将推进移民融入纳入区域整体建设和可持续发展中,并就此提出关于移民融入以及迁入地后续持续性发展的一些政策建议。
South-to-North Water Transfer Project is a great event in the history of human engineering,and also a key part of the whole development of our country. In the current stage,how to get the immigrants involved in the local is an urgent need to be solved. This study takes D city as an example,and from economic,identity and social dimension to discuss the situation of immigrants’integration. The integrate situation is basically in the normal level,and the development policy that followed should be corporate with the overall regional planning.
Keywords: | IntegrationRegional DevelopmentImmigrant |
南水北调工程是党中央、国务院决策实施的重大战略性基础设施项目,关系国家整体的可持续发展。按照规划,河南、湖北两省丹江口库区共需要搬迁33万人,其中河南省共需搬迁16.2万人,安置区涉及全省6个省辖市、25个县(市、区),这一规模在我国水利移民史上前所未有。在完成前期的搬迁任务后,如何使移民融入当地的生活,更好地进行生产和发展,如何维持安置地社区的和谐稳定,更好地推进“三化”建设,是亟待解决的后续问题。本文即着眼于此,以南水北调水源地的河南省D市为例对移民群体的融入问题进行研究。
导言
南水北调作为一项大型水利工程,既是人类工程建设史上的一件大事,也是国家整体建设布局的关键环节,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在前期安置工作顺利完成之后,如何更好地引导移民群体融入安置地成为新的议题。本文从融入的角度出发,从经济、身份和社会三个维度对D市南水北调移民的实际状况进行研究。
2008年11月南水北调丹江口库区移民工程开始实施至今已有近六年的时间,搬迁工作已全面完成,搬迁后的安置工作也已有序开展。在搬迁阶段,河南省委、省政府根据工程建设的要求结合本省情况,提出了16.2万移民“四年任务、两年完成”的目标,搬迁完成时间由原计划的2013年底提前至2011年8月底。D市在这一工作进度内共接收安置移民29835人,占河南省安置总量的近1/5,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安置外迁移民数量最多的县级市。
D市移民安置共分试点、第一批和第二批三个批次(见表1)。历时三年的安置阶段,D市共调整土地5.12万亩,建楼6915座,建筑面积为104.92万平方米,动用客车1013辆、货车2282辆、工作用车846辆,随车队工作人员4083人。工程建设动用人力累计20余万人,动用机械2.7万台(套)。
表1 D市搬迁情况
本研究以D市移民为典型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法,在该市的3个移民安置村发放共计102份调查问卷,其中男性受访者占45.1%,女性受访者占54.9%;未婚人群占7.8%,已婚人群占89.2%,丧偶人群占2.9%;受访者年龄和受教育程度分布分别如图1、图2所示。
图1 受访者年龄分布
图2 受访者受教育程度分布
一 南水北调移民的经济融入状况
经济是发展和融入面临的一个根本性问题,经济发展程度的高低直接关系着移民群体能否在安置地安居乐业。同时,搬迁意味着原有生产方式发生变化,接受并适应迁入地的生产方式,融入迁入地的经济发展总体布局,直接关系着移民群体的生活水平和福祉。本文主要从搬迁前后的生计结构情况、找工作的难易程度以及经济收入状况对移民群体的经济融入状况进行考察。
(一)生计结构
生计结构主要是指移民群体生计方式的构成状况。从图3可以看出,在设置的生计方式选项中,搬迁后所占比例提升的有种植粮食作物、居住地打工、家庭手工业和无业,其中,无业人群由搬迁前的10.9%提升至搬迁后的26.7%,提升幅度最大;搬迁后所占比例下降的有种植经济作物、养殖、经商、异地打工等。
这样的变化可以看出,在搬迁后比例有所提升的生计方式倾向于“内卷式发展”,即倾向于利用自身已有的资源谋求发展,属于比较传统的生计方式类型,而比例有所下降的生计方式则更依赖外部资源。
图3 生计方式对比
(二)找工作
在当前的中国农村,打工已经成为获取现金收入的主要途径,因此,工作获取的难易程度以及工作的质量对于个人和家庭来说至关重要,容易找到合适的工作意味着个人和家庭提升生活水平的可能性较高。根据问卷调查的结果,63.4%的受访者认为和原来的地方相比现居住地比较难找工作,25.7%的受访者认为一般,6.9%的受访者认为工作还是比较好找的,另有4.0%的受访者表示说不清楚(见图4)。
图4 找工作难易程度
在中国农村语境中,找工作意味着外展式资源比较丰富,即在当地或打工地拥有比较广泛的人脉,借助这些人脉与外部资源进行连接。从收集到的数据来看,大多数受访者认为与原居住地相比现在更难找工作,这意味着对于移民群体来说在迁入地的人脉以及由此可能带来的外展式资源并不如原居住地丰富,这也从侧面说明了当前移民群体并未建构起真正融入当地的资源网络。
(三)经济收入状况
本文用三个指标来衡量移民的经济收入状况,包括家庭收入的稳定程度、与安置地平均水平相比受访者家庭的经济状况以及与老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