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更多>> 课题组动态
更多>> 皮书作者
王伟光
  男,汉族,1950年2月出生,山东海阳人。1967年11月参加工作,1972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博士研究生学... 详情>>
李 扬
  1951年9月出生,籍贯安徽,1981年、1984年、1989年分别于安徽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获经济学学... 详情>>
李培林
  男,山东济南人。博士,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中国社会学会副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副所长。《社会... 详情>>

    2012~2013年青海社会发展形势分析与预测

    作者:“青海社会发展形势分析与预测”课题组 出版时间:2013年02月
    摘要:2012年,青海省继续坚持“小财政办大民生”的执政理念,重点在改善民生、扶贫开发等方面成效显著,大美青海与文化名省建设力度进一步加大,玉树灾后重建主要任务基本完成,社会总体保持和谐稳定。与此同时,也存在着民生水平偏低、社会事业发展缓慢、环境保护压力大、社会不稳定因素增多等诸多现实问题。2013年,青海省面临社会事业全面进步、民生加快改善等诸多有利条件和新机遇,预示着青海在进一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加快城镇化进程、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文化名省建设、社会管理创新和科技进步等多项社会事业中将取得更大成效。

    2012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经济社会形势和国内改革发展稳定的艰巨任务,青海省委省政府团结带领全省各族干部群众,紧紧围绕科学发展、保护生态、改善民生三大历史任务,坚定不移地推动“四个发展”,以群众关心的热点和难点问题为工作重点,坚持“小财政办大民生”的积极民生政策,不断提高社会管理和服务水平,有力促进了社会稳定与民族团结,各项社会事业取得了长足进展。201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的开局之年,青海将以更大的力度加快发展以改善民生和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为重点的各项社会事业,全面推进国家循环经济发展先行区、生态文明先行区和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为建设新青海、创造新生活,全面奔小康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一 2012年青海社会发展形势分析与特点

    2012年青海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明确提出了未来5年“两新目标”和“三区建设”的战略任务[1],向世人展示了青海更加幸福美好的广阔前景。在第十二次党代会的指引下,青海省不断加大改善民生的工作力度,坚持把就业放在优先位置,把民族教育作为教育工作的重点任务,把扶贫开发作为重大民生工程,全力推进玉树灾后重建决战之年的各项工作,切实加强三江源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大力开展“社会管理创新年”活动和“文明青海”建设,大力提升大美青海和以昆仑文化为主体的多元一体文化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实现了社会事业蓬勃发展的良好局面,主要呈现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一)民生改善重点工作成效显著

    改善民生既是省委省政府的工作方向,也是全省各族群众自身奋斗的重要目标。一是青海省委省政府继续强化“小财政办大民生”的执政理念,把财政支出的75.4%投入到民生领域,其中财政支持教育、卫生、文化等的资金增长为26%。民生工程货币化改革初见成效,改革涉及的十大类51项已有47项计入或基本计入城乡居民收入,拉动城乡居民收入增速分别提高5.5和4.4个百分点。二是全省社会保障水平继续得到提高,城镇职工基本养老、失业、工伤、生育等保险的覆盖面进一步扩大,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新农合筹资标准等多项指标继续位居西部或全国前列。三是全省教育布局结构调整基本完成,“两基”攻坚成绩斐然。2012年总投资48.2亿元的中小学标准化学校建设工程全面启动,中小学布局调整及校安工程基本完成,寄宿生生活补助标准有了新提高,职业教育免学费政策覆盖所有农村牧区。四是城乡居民住房条件得到持续改善。2012年,落实资金39.05亿元,实施了3.54万套城镇保障性住房、500户国有林区危旧房改造和1500户垦区危旧房改造。完成农村奖励性住房6万户、农村困难群众危房改造2.5万户、游牧民定居工程1.46万户。五是偏远牧区公路交通得到重大改善。截至2012年10月底,青海藏区公路总里程达到53781公里,县乡公路通畅率达95%,农业区村道硬化率达到74.3%,280万农牧民彻底告别了出行难。六是价格调控低于预期目标。2012年征收价格调节基金1.3亿元,支持了蔬菜基地、冷藏储备设施建设。全年居民消费价格上涨3.2%,低于调控目标1.3个百分点。对小微企业三年内免征行政事业性收费22项,节日景区门票价格平均下降20%。

    (二)扶贫工作取得新成就

    青海省始终把扶贫开发作为重大民生工程来谋划和推进。2012年,为解决特困地区的温饱问题,进一步实现脱贫致富,青海省将扶贫开发重点转向了连片特困地区,坚持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三位一体”的战略布局,全年共投入财政扶贫资金13.47亿元,比2011年增加4.19亿元,为历史最高。通过整村推进、易地搬迁、强化培训、扶持产业等多管齐下的一系列措施,全省贫困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增长幅度达到12%以上,实现20万农牧民稳定脱贫。一是在整村推进项目工程中,全年共投入各类资金9.67亿元,在全省8个州(市、地)40个县(市、行委)的368个规划贫困村实施扶贫整村推进项目142项,使7.32万户、29.94万贫困人口直接受益。打造特色种植、生态畜牧业养殖基地,二、三产业基地,新建各类加工厂、服务市场,购置商业铺面以及扶持开设拉面馆等各类产业基地208处。二是在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工程中,投入3.75亿元,在全省30个县(市)、131个村(社)实施了易地扶贫搬迁项目112个,搬迁安置贫困人口1.42万户、6.01万人。投入7963万元,对脱离耕地、草场,在县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