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更多>> 课题组动态
更多>> 皮书作者
王伟光
  男,汉族,1950年2月出生,山东海阳人。1967年11月参加工作,1972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博士研究生学... 详情>>
李 扬
  1951年9月出生,籍贯安徽,1981年、1984年、1989年分别于安徽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获经济学学... 详情>>
李培林
  男,山东济南人。博士,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中国社会学会副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副所长。《社会... 详情>>

    2013年北京市民办非企业单位发展报告

    作者:朱晓红 于晓静 胡宏伟 高敏 李延宇 石静 栾文敬 孟亚男 出版时间:2015年04月
    摘要:

    本报告基于2013年度北京市年检数据分析民办非企业单位的发展状况。截至2013年底,北京市共有民办非企业单位4004家,其中应参检3359家,实际有3316家参加年检,参检率为98。72%。在机构价值方面,北京市民办非企业单位在经济发展、提供服务等方面作出了突出贡献;信息公示与承诺服务制度普遍确立,建立党组织机构数量上升17%。在资源管理方面,从业人员与领导成员呈现高学历、年轻化、专业化的特点;资产规模与收支水平、支付能力有所上升。在组织结构及治理方面,治理结构与自律机制日益完善,理事会和监事会制度得到普遍确立,超过90%的机构建立了以财务管理制度、重大事项报告制度为代表的系列制度。在活动及影响方面,民办非企业单位参加国际会议、国际组织与涉外合作项目的次数均有所提高,品牌建设也初显成果。在发展环境方面,随着社会组织管理体制的改革与完善,北京市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社会资本进入民办非企业单位领域的制度和渠道增多,民办非企业单位的社会经济环境、政府监管环境以及政策体系环境均有所改善。

    本年度报告借鉴“社会组织发展指数”(SOI)和“公民社会指数”(CSI)构建2013年民办非企业单位发展报告的基本框架。主要分为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对北京市的民办非企业单位年检和发展的情况作整体描述;第二,介绍2013年度北京市民办非企业单位发展取得的成就,从价值、资源管理、组织结构及治理、活动及影响、发展环境等方面分析北京市民办非企业单位的具体运行情况;第三,提出北京市民办非企业单位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一 2013年北京民办非企业单位总体情况

    通过对民办非企业单位的数量、行业分布、区域分布、资金规模、从业人员等方面的信息进行统计,能够很清晰地观测出当前北京市民办非企业单位的发展现状。

    1.发展活力充足,社会服务类和教育类民办非企业单位增长最快

    截至2013年12月,北京市共有民办非企业单位4004家,占据北京市社会组织的半壁江山。从组织数量的增长趋势上来看,民办非企业单位发展势头良好,与2012年相比,2013年底北京市民办非企业单位数量增幅明显。其中,增长最多的是社会服务类和教育类的民办非企业单位。

    2.规模发展迅速

    小型民办非企业单位数量减少,资产在百万元、千万元以上的规模较大的民办非企业单位数量增幅较大。2013年北京市民办非企业单位的资产规模明显升级。从开办资金上来看,相比2012年,2013年度北京市民办非企业单位的开办资金总额达到32.45亿元,资产增长1.14亿元。此外,资产规模也相应升级,2013年民办非企业单位的资产规模在1000万元以上的达49家,较2012年增长了63.33%;从业人员达到50人以上的民办非企业单位数量较2012年增长了11.09%。资产规模在10万元以下的民办非企业单位数量也从987家下降到710家,降幅达到28.06%。民办非企业单位开办资金结构、规模显著升级,详见表1、表2。

    民办非企业单位成为社会资本尤其是个人资本进入公共服务领域的重要载体。民办非企业单位的举办者有五大类,分别是公民个人、企业、社会团体、事业单位和基金会,北京市公民个人出资举办的民办非企业单位占六成左右。

    表1 2011~2013年市级、区(县)级民办非企业单位发展规模对比

    表2 2013年北京市不同区(县)民办非企业单位发展规模对比

    3.地区分布不均衡,“城八区”具有明显数量优势

    同2012年、2011年相比,北京市民办非企业单位地域发展仍不平衡。在参检的3316家民办非企业单位中,共有市级民办非企业单位313家,占9%;区(县)级民办非企业单位3003家,占91%。其中,市级民办非企业单位虽然只占9%,但是规模实力均强于各区(县)注册的民办非企业单位,资产在千万元以上的就有30家,超过区(县)该规模的民办非企业单位数量之和。同时,各区县级民办非企业单位区域分布也不平衡。朝阳区注册的民办非企业单位有425家,居各区(县)民办非企业单位数量之首,占民办非企业单位总数的12.82%;海淀区则共有420家注册,占12.67%。这两个地区的民办非企业单位的规模和实力均强于其他区(县),从业人员50人以上的民办非企业单位中,朝阳区和海淀区共占36.91%。门头沟区、密云县、延庆县注册的民办非企业单位依然较少,同2012年相比甚至略有减少。“城八区”特有的资源优势、地域优势,吸引民办非企业单位注册登记,有利于民办非企业的发展。各区县民办非企业单位具体分布见表3。

    表3 2011~2013年北京市民办非企业单位的登记管理机关地区分布

    4.行业领域广泛,教育类占主体地位

    北京市参检的民办非企业单位中,教育类有1903家,占总体的57.39%,居于主体地位;社会服务、卫生、体育三大类紧随其后,分别有436、259、222家,分别占总体的13.15%、7.81%、6.69%。跟2011、2012年度相比,社会服务类民办非企业单位发展迅速;卫生类民办非企业单位的发展也较快,从2011年的224家发展到了2013年的259家;而工商服务、职业及从业者组织类民办非企业单位依然较少,均不足10家。2013年新增了1家宗教类民办非企业单位。

    表4 2011~2013年民办非企业单位行业分类

    续表

    不同区(县)的民办非企业单位在教育、法律等领域分布不均。民办非企业单位区域发展不均衡,且行业差距较大。海淀区教育类民办非企业单位有306家,西城区教育类民办非企业单位有210家,而平谷区教育类民办非企业单位仅有41家,密云县教育类民办非企业单位仅有29家;按类别划分,朝阳区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