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更多>> 课题组动态
更多>> 皮书作者
王伟光
  男,汉族,1950年2月出生,山东海阳人。1967年11月参加工作,1972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博士研究生学... 详情>>
李 扬
  1951年9月出生,籍贯安徽,1981年、1984年、1989年分别于安徽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获经济学学... 详情>>
李培林
  男,山东济南人。博士,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中国社会学会副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副所长。《社会... 详情>>

    京津冀体制机制协同创新研究

    作者:叶堂林 王文举 张莹 皮乐为 出版时间:2015年04月
    摘要:

    京津冀协同创新与协同发展已进入全面推进的新阶段,迫切需要通过制度创新开辟道路。本文提出,制约区域协同发展的体制障碍主要是:“分灶吃饭”的财政体制导致区域协同发展缺乏利益纽带;忽视差异性、不考虑功能定位的政绩考核制度导致无序竞争;“强政府、弱市场”运行环境及社会组织发展不足等导致区域协同发展缺乏活力与动力;区域协调机制不健全、区域本身的特殊性导致区域协同发展存在天生的弱质性。针对上述主要问题,本文提出在体制创新方面,应尽快建立横向协商与纵向协调相结合的组织框架,建立“决策层-执行层-咨询层”的管理体制;积极发展区域内社会服务组织。在配套制度创新方面,提出要重点创新政绩考核制度;创新财政税收制度;创新投融资体制;创新社会保障制度;创新对问题区域的援助政策;完善区域法律制度。在机制创新方面,提出要完善京津冀区域协同创新合作机制;构建区域优质资源共享机制;创新区域生态补偿机制;完善教育、医疗、就业等公共服务共享机制;完善区域要素自由流动的市场机制。

    创新驱动已经成为我国经济转型发展的重要战略。目前,京津冀协同发展已经进入全面推进的新阶段。在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过程中,迫切需要突破多年来制约京津冀区域合作的体制机制性障碍,通过制度创新,为推进京津冀交通、产业、城镇、生态、社会一体化开辟道路,提供制度保障。

    一 内涵界定

    1.制度与制度创新

    制度经济学中的制度是指人际交往中的规则及社会组织的结构和机制。制度创新是一种生产力,有效的制度安排可以降低技术进步和技术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交易成本,从而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制度创新的目的在于促使人们去捕捉新的获利机会,实现总体利益的增加。

    2.协同创新与区域协同创新

    协同发展是指系统内各组成部分多层次、宽领域的相互支持和深度合作,通过相互协作使各组成部分间属性互相增强、朝着共同目标发展,以弥补短板、释放潜力,从而推动协作整体共同前进、共同发展,达到整体加强、个个获益的协同结果。而“协同创新”则是通过创新要素和创新资源的高效集聚、深度合作,促使创新主体间壁垒的有效突破,激发创新要素(技术、信息、资本、人才等)活力,从而起到弥补创新短板、释放创新潜力的效果。区域协同创新是指以实现区域协同发展为目标,通过区域创新要素和创新资源的高效集聚、深度合作,促使区域创新主体间壁垒的有效突破和相互协作,激发区域创新要素(技术、信息、资本、人才等)活力,从而达到弥补区域创新短板、释放区域创新潜力的目标,从而推动区域的智能发展、可持续发展、内生性发展和质量性发展。

    3.区域制度协同创新

    区域制度协同创新的含义,是指通过创造新的管理体系、制度、政策和机制或改革旧的管理体系、制度、政策或机制,推动创新主体多层次、宽领域的相互支持和深度合作,充分释放各要素创新活力,从而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向更高阶段发展的一种活动。

    区域制度协同创新的特征,具有工程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是一个完整系统创新工程,通过激发创新活力和创新激情实现区域内各类创新资源的优化配置、创新要素的优势集成,从而提高创新成果的产出,并快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协同创新生态环境的基础是较成熟和完善的市场环境和健全区域的协调体制机制。

    区域制度协同创新的作用集中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通过制度或机制创新实现要素和资源供给量的增加,如我国过去30多年的改革开放,通过吸引外资,增加我国资本、人才、科技等要素的供给量,结合我国充裕的劳动力资源实现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使我国迅速成为世界制造中心,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对外开放模式、要素驱动模式、贸易立国模式或人口红利模式,其实质是粗放型发展模式,简单地说,就是多建工厂、多生产产品,这种发展模式必然带来区域资源环境压力;二是在资源供给量不变甚至下降的情况下,通过创新(即改变要素结构比例,如增加技术或资本的使用量)来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重点在于激活要素的创造能力,从而推动经济社会进一步发展,这叫对内开放模式、改革红利、科技立国或创新驱动模式,实质是集约式发展模式,是一种资源生态环境友好型的发展模式。

    二 制约与障碍

    当前,我国正在从传统的要素驱动模式向创新驱动模式转变,创新驱动已经上升为我国的重要发展战略。要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对内开放就显得非常重要,体现系统性和整体性的区域协同创新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通过推动创新主体宽领域、多层次的深度合作和相互支持,打破阻碍人才、资本、信息、技术等创新要素流动的制度藩篱和体制机制羁绊,从而释放“人尽其才、物尽其用”的潜能,最终实现以提高京津冀居民福利为中心的区域质量性发展和可持续性发展。体制机制的协同创新,关键是要找到京津冀区域合作多年来难以迈开步子、取得实质性进展的深层原因和体制障碍,这些体制障碍也是京津冀跳不出“一亩三分地”思维定式的根本原因所在。我们研究认为,在体制机制创新方面亟须解决以下突出问题。

    1.“分灶吃饭”的财政体制导致区域协同发展缺乏利益纽带

    一是现行财政体制导致地区间竞争加剧、合作不足,从根本上激励各地区追求本区域发展而忽视相互间合作。产业企业转移到其他地区,对于转出地政府而言就意味着税源的流失,导致地方财政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