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3年02月 |
地质工作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性、先行性工作。近年来,青海的地勘工作得到了党中央国务院和青海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通过加大地勘投入,壮大找矿队伍,创新体制机制,优化工作部署,地勘工作步入了改革发展的快车道。
一 2012年青海地质勘查形势
2012年,青海省地勘工作以实施找矿突破战略行动为抓手,着力做大地勘投资规模,加快引进省外专业地勘队伍,围绕整装勘查区、重点勘查区开展会战,初步形成了“大规模投入、大兵团作战”的形势。
(一)地勘投入再创历史新高
全年完成地勘投入35亿元,比上年增长39.33%,达到历史之最。其中,中央财政8.3亿元,同比增长28.88%;省财政5.7亿元,同比增长19.25%;州县资金3.1亿元,同比增长12.32%;商业性资金17.9亿元,同比增长60.69%。商业性地勘资金首次突破15亿元,占全省地勘资金的51.14%,地勘资金的投资结构明显优化。
(二)地勘队伍初具规模
随着中国煤炭地质总局、武警黄金部队、四川地质勘查局、贵州矿产勘查开发局等一批省外地勘队伍进入青海地勘市场,初步形成了大兵团作战的局面。2012年,在青海从事地勘人员已经达到15593人,其中省内地勘单位9373人、省外地勘单位6220人;高级职称621人、中级职称1253人、初级职称2291人,辅助工11428人。全省参与地质找矿会战的单位达到122家,其中省内43家,省外79家(包括合作、协作单位47家)。在部分整装勘查区、重点勘查区会战势头明显,如中国煤炭总局引进浙江、安徽、宁夏等6家煤炭局参与青海地勘工作,山东地矿局投入1300多人进入青海,四川地勘局、冶金局、核工业地质局共投入2500多人在青海开展找矿会战,青海省第三地质勘查院在卡而却卡、野马泉两个整装勘查区投入地勘人员达到1100余人。
(三)地勘装备投入达历年之最
加大整装勘查区、重点勘查区重装装备投入,2012年投入钻机722台,投入达到历史最高水平,其中,省内地勘单位79台,省外地勘单位597台,企业46台。同时,投入链轨拖拉机148台、挖掘机56台、重型车辆110台开展地质勘查工作。省地勘局与四川、河南、吉林、重庆、陕西、甘肃等6个省(直辖市)20多个地勘单位加强了合作,引进340台钻机进入青海开展工作,大大增强了野外作业能力。青海省有色局积极引进山东、四川等地专业钻探队伍,投入钻机150余台开展地质勘查工作。省内民营企业青海齐鑫矿业有限公司购置16台钻机,参与到全省地质找矿大会战中。
(四)新技术、新方法得到广泛应用
采用航空高光谱技术、相位激电等新技术,加快地勘工作步伐。祁漫塔格地区1∶5万航磁工作圈定的部分航磁异常已安排了勘查项目,其余航磁异常正在分析研究,将进一步筛选一批异常安排地勘工作。在北祁连1.3万平方公里范围内和中南祁连4万平方公里范围内开展1∶5万航空磁测。卡而却卡、野马泉两个整装勘查区投入国际领先的V8多功能电法工作站1台、重力仪8台、深部液压钻机30台开展工作,大大提高野外作业能力。邀请院士、专家来青海“会诊”、“把脉”,初步形成了多门类、多学科理论和方法的应用,确保了地勘项目的进度和质量。
(五)地勘找矿成果初步显现
石油、天然气、黄金、铁、铜、镍、钼、铅、锌和煤炭等新增资源量明显增加。2012年新增资源量金矿有望突破百吨,铁矿1.4吨,铜铅锌300万吨,煤炭5亿吨,石油和天然气7000万余吨。夏日哈木镍钴矿勘查项目取得了东昆仑地区乃至青海省镍资源勘查史上的重大突破,揭开了世界上第四大镍矿的神秘面纱。该地区已探得镍资源量44万吨以上,潜在经济价值600亿元以上,达到大型矿场规模。同时,和地质找矿工作紧密相关的1∶5万区域地质矿产调查覆盖率达到21%,比上年提高了3个百分点。
二 2013年青海地质勘查形势及目标预测
2013年青海地勘工作面临着不少有利的机遇,但真正实现找矿重大突破还面临着不少的挑战,可以说,压力与挑战并存,机遇与风险同在。
(一)态势分析
新形势下青海地勘工作面临严峻的挑战。一是围绕资源的竞争更加激烈。从国际形势看,矿产资源全球配置格局正在新一轮调整之中,发达国家极力维持已形成的资源分配格局,而新兴国家努力打破原有的格局。国际竞争更为激烈和复杂,以美国为代表的资源消费大国,不惜血本,直至付诸武力,以维持国内资源安全。一些大型跨国公司加大并购力度,增强对重要矿产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