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3年02月 |
一 青海科技创新能力的基本评价
长期以来,青海省高度重视科技事业发展,不断加大科技投入力度,积极建立健全科技发展体制机制,在科技队伍人数、科技投入和科技成果数量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科技创新能力也得到了显著提高。
(一)主要科技指标的基本评价
1.科研机构和科研人员
2011年青海省科技活动机构达107个,从事科技活动的人员208822人。各类科研机构的建立为科技活动提供了充足的载体,为科技创新构建了良好的平台。从事科技活动人员数量的日益增加和素质的不断提高,为科技事业的蓬勃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2.科技投入和科技产出
科技投入对经济社会发展起着核心作用。它的投入数量、投入强度等是衡量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竞争力强弱的重要指标。世界各国一直都把R&D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R&D/GDP)作为衡量科技竞争力的核心指标。有效的科技投入—产出支撑体系是开展科技活动、加速科技发展并促进其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带来更大效益的保证。青海的科技投入和科技产出近几年在逐年稳步递增,2011年全省R&D经费为125757.2万元,比上年增加26319.2万元。
3.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进入21世纪,高新技术产业已成为战略性产业,成为知识经济的支柱产业,成为经济全球化的主导力量。青海高新技术企业比重小,对经济增长发挥的作用不明显,尽管实施了一系列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举措,但与其他发达省份相比差距很大。
(二)科技进步水平
根据《全国及各地区科技进步统计监测结果》2011年度报告的综合科技进步水平指数监测结果,将全国31个地区划分为五类:第一类,综合科技进步水平指数高于全国平均水平(60.05%)的地区。第二类,综合科技进步水平指数低于全国平均水平(58.22%),但高于50%的地区。第三类,综合科技进步水平指数在50%以下,但高于40%的地区。第四类,综合科技进步水平指数在40%以下,但高于30%的地区。第五类,综合科技进步水平指数低于30%的地区,只有西藏(见表1)。
1.综合科技进步水平指数
2011年监测的青海综合科技进步水平指数为44.02%,属于第三类地区,在全国排名第22位,西北五省区排名第3位。将2011年监测与2010年监测比较,青海综合科技进步水平仍在第四类地区,全国排名没变。比一类地区最高的上海低35.79个百分点,比一类地区最低的江苏低20.45个百分点;比二类地区最高的辽宁低14.34个百分点,比二类地区最低的重庆低9.67个百分点;在三类地区13个省区中排在第9位。
表1 青海地区综合科技水平的监测情况(全国位次)
2.科技进步环境指数
2011年监测的青海科技进步环境指数为53.70%,低于全国平均水平(56.94%),在全国排名第14位,西北五省区排名第2位。将2011年监测与2010年监测比较,科技进步环境指数比上年降低了9.29个百分点,全国排名下降了6位。
3.科技活动投入指数
2011年监测的青海科技活动投入指数为30.12%,低于全国平均水平(58.52%),在全国排名第25位,西北五省区排名第4位。将2011年监测与2010年监测比较,科技活动投入指数比上年降低了3.9个百分点,全国排名没有变化。
4.科技活动产出指数
2011年监测的青海科技活动产出指数为45.46%,低于全国平均水平(49.24%),在全国排名第9位,西北五省区排名第2位。将2011年监测与2010年监测比较,科技活动产出指数比上年提高了8.72个百分点,全国排名提高了4位。相对于科技活动投入下降,青海省的科技活动投入产出效率逐步提高。
5.高新技术产业化指数
2010年监测的青海高新技术产业化指数为34.86%,低于全国平均水平(38.3%),在全国排名第27位,西北五省区排名第2位。将2011年监测与2010年监测比较,高新技术产业化指数比上年提高了1.26个百分点,全国排名没有变化。
6.科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指数
2011年监测的青海科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指数为53.29%,低于全国平均水平(65.70%),在全国排名第30位,西北五省区排名第5位。将2011年监测与2010年监测比较,科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指数比上年提高了2.55个百分点,全国排名提高了1位。
总体来说,经过多年的艰苦努力和辛勤摸索,青海省在增强科技创新能力方面采取了很多积极的措施,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成效显著。不过,因种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青海的科技创新能力还面临着许多困难和问题,与国家的整体发展战略要求还存在不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