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2年01月 |
一 伦敦产业转型的路径与特点
1. 去工业化过程中工业城市的没落(1970年代到20世纪末)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伦敦经济面临一系列重大的挑战,人口总数和就业人口数的总量都持续下降,就业人口从480万下降到1991年的380万左右。伦敦的经济自1970年后,经历了大约20年的衰退期,就业人口和人口总数同样经历了近20年的下降期。其原因可能有以下三大方面:首先是伦敦的大部分地区都被战火毁坏,包括码头区和金融城的周围很大一部分。由于大多工业企业的厂房和设备在“二战”时期被毁坏,随着规划师们有意识地将这些设施及人口从中心城区迁出,为中心城区的更新提供了机会。其次,郊区化分散了城市资源。1980~2000年,英国人口增长虽不明显,但是建设面积却增加了两倍以上;另据2000年的一项调查显示,70%仍居住在城市中心的居民倾向于居住在其他地方。最后,大英帝国的没落,特别是1947年印度的独立,给伦敦的帝国经济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2. 产业结构升级与就业人口变化
1971~1990年的20年,是伦敦产业转型的关键时期,在此过程中就业人口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1971年,伦敦制造业就业人口近140万,1990年下降到仅约40万,而到2007年时,已经只剩下20万的制造业就业人口。同时,第三产业就业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近90%。具体见图1(2005年后的数据为预测值)。
图1 伦敦的就业结构:部分行业(1971~2026年)
3. 跨国公司总部云集,生产性服务业高度发达
在大量制造业企业迁出过程中,许多大型企业的总部却选择留在伦敦,这增强了伦敦的“总部经济”特征。21世纪初,在全球500强企业中,有超过100家的企业总部设在伦敦。目前,1/3的全球大公司总部设在伦敦,世界500强企业中75%的公司在伦敦设有办事机构。
同时,服务业总部集中优势和集中情况更为明显。世界上金融机构最为密集的地方就是位于内伦敦中心的伦敦金融城,这里有世界最大的外汇市场和国际保险市场,有最古老的证券交易所、黄金市场,而且,这里的欧洲货币市场和商品市场在国际上也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伦敦金融城的中心是英格兰银行,在其周边围绕着100多家本国银行和520多家外国银行。在海事服务方面,伦敦的海事服务不但专业水平高,而且业务范围极为广泛,包括船舶经纪、法律服务、金融、保险、船舶分等、纠纷解决、出版和调研等。据统计,2002年伦敦海事服务净出口额达到10.46亿英镑,2003年的雇员总数为1.42万人。
4. 建设创新城市与发展文化创意产业
创新是经济发展的“心脏”,它是充分利用集聚在伦敦的各种潜能的关键。为了推动伦敦的创新与发展,2003年3月,一项旨在把伦敦建设成为“世界知识经济领头羊”的《伦敦创新战略与行动纲要(2003~2006)》出台。纲要的目的是要把各个创新主体联合起来支持创新,以此作为推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
根据建成“世界领先的知识经济”的战略目标,伦敦发展局通过战略重点和行动计划加以补充。具体战略重点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在所有政府机构中全面培育创新文化(包括:发扬创新和培育创新者,构建以“知识天使”命名的创新良师益友网络;落实伦敦“青年展望”项目,促使技能与人员的流动;拟订关键地区和产业部门的创新计划)。二是鼓励与帮助伦敦企业实现创新(包括:建议与支持、小企业创新融资、服务于企业的创新中心、企业网络和集群、协同地落实创新政策与措施)。三是整合伦敦知识基地资源(包括:贯通获取大专院校指导与支持的渠道、科学园区和孵化器、贯通中小企业与知识基地互通渠道、研究的合作与商业化、种子资本投资与商业化、管理技能)。具体情况如表1所示。
表1 伦敦创新战略与举措
经过多年发展,到2001年伦敦文化创意产业的总产出超过200亿英镑,约占英国创意文化产业总产出的1/4,在所有第三产业中,总量排第二位,仅比商业服务业少320亿英镑。目前全球超过200家报纸、3500家出版社、1/4知名游戏研发工作室将总部设在伦敦。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的深厚人文积淀,使伦敦迅速崛起为“创意之都”。
二 从“雾伦敦”到“酷伦敦”:伦敦
城市管理的成功转型 在英、美等发达国家,在转型过程中大城市发展普遍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工业化快速发展的早期留下的痕迹是贫乏单调的城市景观,同时又导致城市环境破坏严重。
根据历史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