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更多>> 课题组动态
更多>> 皮书作者
王伟光
  男,汉族,1950年2月出生,山东海阳人。1967年11月参加工作,1972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博士研究生学... 详情>>
李 扬
  1951年9月出生,籍贯安徽,1981年、1984年、1989年分别于安徽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获经济学学... 详情>>
李培林
  男,山东济南人。博士,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中国社会学会副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副所长。《社会... 详情>>

    转型伦敦:从“雾伦敦”到“酷伦敦”

    作者:邓智团 闫彦明 出版时间:2012年01月
    摘要:作为工业革命发源地英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伦敦率先经历了世界特大城市发展、转型、再发展的历程。随着产业发展及城市规模的扩大,传统制造业的梯度转移、老旧工厂的关闭,以及水、土地等资源短缺日益严重,伦敦在推动城市转型发展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尤其是在实现从工业经济时代的“雾伦敦”向服务经济时代的“酷伦敦”转型的过程中的政策举措值得借鉴。
    Abstract:As the political, economic, cultural and transportation center of British, the birthplace of industrial revolution, London has experienced first development, transformation, redevelopment of the large city in the world.With industrial development and urban expansion, the gradual transfer of traditional manufacturing industries, the closure of old plants, and the growing shortage of water, land and other resources, London has accumulated a wealth of experience in promoting the urban transition, especially from the industrial economy,called"London fog",into a service economy,called "cool London".The experience and policy helping realizing the transition process is worth of learning.

    一 伦敦产业转型的路径与特点

    1. 去工业化过程中工业城市的没落(1970年代到20世纪末)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伦敦经济面临一系列重大的挑战,人口总数和就业人口数的总量都持续下降,就业人口从480万下降到1991年的380万左右。伦敦的经济自1970年后,经历了大约20年的衰退期,就业人口和人口总数同样经历了近20年的下降期。其原因可能有以下三大方面:首先是伦敦的大部分地区都被战火毁坏,包括码头区和金融城的周围很大一部分。由于大多工业企业的厂房和设备在“二战”时期被毁坏,随着规划师们有意识地将这些设施及人口从中心城区迁出,为中心城区的更新提供了机会。其次,郊区化分散了城市资源。1980~2000年,英国人口增长虽不明显,但是建设面积却增加了两倍以上;另据2000年的一项调查显示,70%仍居住在城市中心的居民倾向于居住在其他地方。最后,大英帝国的没落,特别是1947年印度的独立,给伦敦的帝国经济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2. 产业结构升级与就业人口变化

    1971~1990年的20年,是伦敦产业转型的关键时期,在此过程中就业人口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1971年,伦敦制造业就业人口近140万,1990年下降到仅约40万,而到2007年时,已经只剩下20万的制造业就业人口。同时,第三产业就业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近90%。具体见图1(2005年后的数据为预测值)。

    图1 伦敦的就业结构:部分行业(1971~2026年)

    3. 跨国公司总部云集,生产性服务业高度发达

    在大量制造业企业迁出过程中,许多大型企业的总部却选择留在伦敦,这增强了伦敦的“总部经济”特征。21世纪初,在全球500强企业中,有超过100家的企业总部设在伦敦。目前,1/3的全球大公司总部设在伦敦,世界500强企业中75%的公司在伦敦设有办事机构。

    同时,服务业总部集中优势和集中情况更为明显。世界上金融机构最为密集的地方就是位于内伦敦中心的伦敦金融城,这里有世界最大的外汇市场和国际保险市场,有最古老的证券交易所、黄金市场,而且,这里的欧洲货币市场和商品市场在国际上也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伦敦金融城的中心是英格兰银行,在其周边围绕着100多家本国银行和520多家外国银行。在海事服务方面,伦敦的海事服务不但专业水平高,而且业务范围极为广泛,包括船舶经纪、法律服务、金融、保险、船舶分等、纠纷解决、出版和调研等。据统计,2002年伦敦海事服务净出口额达到10.46亿英镑,2003年的雇员总数为1.42万人。

    4. 建设创新城市与发展文化创意产业

    创新是经济发展的“心脏”,它是充分利用集聚在伦敦的各种潜能的关键。为了推动伦敦的创新与发展,2003年3月,一项旨在把伦敦建设成为“世界知识经济领头羊”的《伦敦创新战略与行动纲要(2003~2006)》出台。纲要的目的是要把各个创新主体联合起来支持创新,以此作为推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

    根据建成“世界领先的知识经济”的战略目标,伦敦发展局通过战略重点和行动计划加以补充。具体战略重点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在所有政府机构中全面培育创新文化(包括:发扬创新和培育创新者,构建以“知识天使”命名的创新良师益友网络;落实伦敦“青年展望”项目,促使技能与人员的流动;拟订关键地区和产业部门的创新计划)。二是鼓励与帮助伦敦企业实现创新(包括:建议与支持、小企业创新融资、服务于企业的创新中心、企业网络和集群、协同地落实创新政策与措施)。三是整合伦敦知识基地资源(包括:贯通获取大专院校指导与支持的渠道、科学园区和孵化器、贯通中小企业与知识基地互通渠道、研究的合作与商业化、种子资本投资与商业化、管理技能)。具体情况如表1所示。

    表1 伦敦创新战略与举措

    经过多年发展,到2001年伦敦文化创意产业的总产出超过200亿英镑,约占英国创意文化产业总产出的1/4,在所有第三产业中,总量排第二位,仅比商业服务业少320亿英镑。目前全球超过200家报纸、3500家出版社、1/4知名游戏研发工作室将总部设在伦敦。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的深厚人文积淀,使伦敦迅速崛起为“创意之都”。

    二 从“雾伦敦”到“酷伦敦”:伦敦

    城市管理的成功转型 在英、美等发达国家,在转型过程中大城市发展普遍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工业化快速发展的早期留下的痕迹是贫乏单调的城市景观,同时又导致城市环境破坏严重。

    根据历史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