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2年01月 |
Keywords: | TransitionInnovationBoston |
波士顿大都市区是美国东海岸新英格兰地区的重要都市区之一,根据美国联邦政府“大都市标准统计区”的口径,波士顿大都市区共包括波士顿市、坎布里奇市(Cambridge MA)、萨莫维尔市(Somerville)、沃顿市(Waltham)、列克星敦市(Lexington),人口近86万。这5个城市在城市形态和城市功能上高度融合。其中,坎布里奇是蜚声全球的大学城(哈佛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等4所高校的所在地),是波士顿大都市区的“创新心脏”。[1]
Edward L.Glaeser(2003)研究了17世纪中叶到21世纪初波士顿发展的历程,发现波士顿在此期间经历3次大的发展危机,但都因其雄厚的人力资源优势使城市得以再造,化危机为机遇。早在19世纪初期,波士顿作为海事和渔业人力资源的提供者,成为美国主要的贸易口岸和渔港。随着与内陆地区河运和东海岸地区海运的贯通,波士顿的海事竞争力逐渐落后于纽约和芝加哥。但到19世纪末期,波士顿地区又因为移民输入和本地资本的发展而崛起成为工业城市。在20世纪20~80年代,由于国际国内发展背景的变化,波士顿地区高新技术产业受到巨大影响而处于持续的衰退期。到20世纪末,波士顿再次因高等教育人才与机构的集聚,实施最新一轮的转型,并成功成为美国金融、教育及高科技中心城市之一。在城市经济转型进程中,波士顿利用全球化大力发展高科技产业,参与最高层次的全球城市竞争与协作。这种高端定位使波士顿成为全球最重要的高科技产业城市之一,美国主要高科技创新中心和最大医疗研究中心,同时也是全美第二大生物科技中心。波士顿高科技产业三次转型发展的经验,特别是依靠“大学城”坎布里奇推动城市创新发展的经验,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一 波士顿经济转型中高科技产业发展的经验
总结波士顿高科技产业发展的经验,一流高等大学的集聚,激励政策和基础设施,创新文化与实践,受过高等教育、技艺熟练且多样化的劳动大军等是波士顿创新发展的主要优势,这构成了波士顿富有竞争力的发展基础。
1. 产学研融合是推动高科技产业发展的基本机制
把智力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是波士顿高科技产业发展的重要特征。据统计,“128公路”地区的发明中,麻省理工大学占到57.3%,麻州1000多家科技企业是由麻省理学院的教授或毕业生创办。可以说,良好的产学研融合机制发挥了重要作用。具体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政府、社会与高校合力推进,政府设立产业基金来鼓励高校教师开展产业技术研究,使技术快速产业化以服务社会;二是市场机制起到基础性资源配置作用;三是知识产权成为科技创新的最大激励。知识及创新成果在产学研各个环节流动的主要形式就是专利、版权等,学校、企业工作的主要抓手也是知识产权。
2. 非政府组织是推动高科技产业发展的重要依托
非政府组织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弥补政府职能和市场失灵的十分有益的途径,在波士顿高科技产业发展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波士顿地区有3个组织对地方高科技产业发展作用突出,分别是麻州技术领导委员会(Mass Tech Leadership Council)、麻州发展公司(Mass Development)、多切斯特海湾经济发展公司(Dorchester Bay Economic Development Corporation)。除此之外,麻州港务协会、麻州经济技术咨询委员会等非政府组织都从不同的角度,为当地产业升级和社会发展服务。
3. 风险资本是推动高科技产业发展的动力引擎
美国各级政府都十分重视发展风险资本市场,出台优惠的税收政策鼓励风险资本的发展。波士顿地区有40余家专门从事高技术风险投资的公司,100多名专门投向初创科技企业的天使投资人,超过10个天使投资联盟。在麻州2000多家软件企业中,有32%的企业有风险资金注入。正是在风险投资推动下,波士顿的科技成果转化率、中小科技企业成长速度都遥遥领先于美国其他城市。
4. 创新政策是推动高科技产业发展的内生源泉
近些年波士顿提出三大战略措施,支持波士顿知识经济和创新活动的发展。一是波士顿1/3计划(One in 3 Boston),敦促政府重视年轻成人群体的问题与意见,涉及领域包括经济投资、住房、就业等。二是波士顿后街计划(Back Streets),目的是解决波士顿企业发展所需的土地问题。此外,波士顿后街计划还支持企业培训员工、支持企业建立网络联系、帮助企业升级关键的基础设施等。三是波士顿生物科技计划(Life Tech Boston)。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