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2年01月 |
Keywords: | World CityParisGrand Paris |
2009年,法国总统萨科齐提出制定旨在振兴巴黎成为世界城市的“大巴黎规划”,全球十大规划师团队参与了设计竞赛。2010年5月,“大巴黎规划”获法国议会两院的通过。该规划覆盖1500万人口,提出“以京都议定书为准则的可持续发展、城市交通网络的重组及消除巴黎郊区的封闭状态为三大规划主题”。规划拟通过重组交通,打造可持续发展、国际竞争力强、具有创造性、绿色环保、消除郊区概念的“世界城市”。
“大巴黎规划”立足重塑巴黎“世界城市”形象,规划亮点包括:通过沿塞纳河修建高速铁路,把沿线城市纳入大巴黎空间范畴,形成塞纳河发展走廊;在市区利用400平方公里的屋顶开辟空中花园,在郊区辟建大规模绿地和绿色商业区,来维护自然环境与历史文化的和谐;利用第三代自动化大型地区快线系统(RER)把市郊的主要经济就业中心联系起来,提升郊区质量等。本文从“大巴黎规划”的社会经济背景、巴黎规划历史演进入手,来帮助更好地理解“大巴黎规划”中10个团队各自所提出的亮点内容。
一 大巴黎规划的社会经济背景分析
法国实行的是五级行政区划管理体制:大区、省、区、乡、市镇。巴黎市作为法国的首都,是五级行政区划管理体制中最小级别单位——市镇。2009年巴黎面积105平方公里,人口230多万。一般所说的大巴黎地区只是一个经济区域(或都市圈)的概念,没有设立独立行政层级或区划,包括分布在巴黎城墙周围同巴黎连成一片的塞纳省、瓦勒德马恩省和塞纳-圣但尼省。巴黎市、上述三个省及伊夫林省、瓦勒德瓦兹省、马恩-塞纳省和埃松省共同组成巴黎大区。在古代这片地区被称作“法兰西岛”,面积12万平方公里,人口超过1000万。
20世纪50年代开始,法国经济快速起飞,巴黎市区的企业越来越集中,人口越来越稠密。1961年巴黎市政府建立“地区规划整顿委员会”,统一领导巴黎地区的城市规划和建设。最大的举措就是在巴黎周围建设卫星城,减轻市区的人口和工业压力,并且针对当时巴黎大区面积小、人口多的现状,扩大了巴黎大区的行政区划范围,由原先3个增加到8个。随着巴黎城市空间与社会经济影响范围的扩大,巴黎与巴黎大区的联系越来越密切。1990年,巴黎大区和巴黎市根据中央政府的要求,共同编写《巴黎大区和巴黎市的白皮书》。1994年,巴黎大区出台《巴黎大区总体规划》,1996年出台《巴黎大区可持续发展计划》,1999年又制定《2000~2006年国家——大区计划议定书和大区规划》。这些规划和计划的宗旨在于强调巴黎市和巴黎大区的建设和整治,保持整个区域的经济社会文化和环境均衡发展。
尽管围绕巴黎市的发展,巴黎大区的行政区划进行了扩张,但其行政区划却一直明确和固定。特别是在1975年,巴黎获得自治地位,1982年法律确立了巴黎市既是市镇又是省的地位。因此,在行政隶属上,巴黎市和巴黎大区是相互独立的。这些举措的宗旨,一方面在于突出巴黎作为市镇的悠久文化内涵和超强国际竞争能力,通过与周边地区的协调,将工业和拥挤的人口向周边省疏散,而在巴黎市则集中发展第三产业,尤其是文化、金融、科技等产业。另一方面在于有效协调各方行动,尤其是交通、居民点、工业区等的布局。通过扩大巴黎大区的行政范围,并通过一级行政力量制定和实施规划,在巴黎大区修建联系巴黎城区与卫星城的配套工程、高等级公路、高速地铁等,从而实现巴黎市与巴黎大区的协调发展。
二 巴黎规划演进与新的发展目标
1. 巴黎城市规划演进
综合考察巴黎规划的演进历程,自工业革命以来,巴黎大致经历了三次较为重大的改造与建设。
第一次改造是工业化背景下,从1853年开始大规模的城市改造与建设。在20年的时间里通过拆除市中心破旧街道,拉直拓宽林荫大道,重修巴黎下水道等措施,将中世纪的巴黎变成19世纪的世界文化之都。
第二次改造是在20世纪中叶,巴黎改造建设在戴高乐和蓬皮杜时期达到顶峰。如1961~1969年开始的5个郊区卫星城建设,蓬皮杜时期艺术中心建设等。
第三个时期从1980年开始,萨科齐的前任们把巴黎变成世界建筑的展示窗。如德斯坦总统时期的奥赛博物馆、密特朗时期的大卢浮宫和拉德芳斯的新凯旋门、希拉克时期的凯布朗利博物馆等。
2. 大巴黎规划的目标
大巴黎计划于2008年初启动,在一个由国家、巴黎市、巴黎大区和巴黎大区市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