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更多>> 课题组动态
更多>> 皮书作者
王伟光
  男,汉族,1950年2月出生,山东海阳人。1967年11月参加工作,1972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博士研究生学... 详情>>
李 扬
  1951年9月出生,籍贯安徽,1981年、1984年、1989年分别于安徽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获经济学学... 详情>>
李培林
  男,山东济南人。博士,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中国社会学会副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副所长。《社会... 详情>>

    武陵山片区城镇化特征、趋势与发展战略(2014~2015)

    作者:丁建军 出版时间:2015年03月
    摘要:

    从新型城镇化强调“人-业-地”协调推进的内涵出发,首先分析了武陵山片区自2004年以来人口城镇化、产业城镇化和土地城镇化的进程及特征,发现:(1)武陵山片区整体上进入快速城镇化阶段,但片区内城镇化水平差异明显;(2)城镇化质量不高,具体表现为城镇化与经济发展处于低水平协调、产业城镇化带动效应弱、城镇体系不合理、人口-产业-土地城镇化耦合度不高和协调性低。其次,阐释了武陵山片区城镇化的冷热点区域、空间趋势、中心职能指数及中心城市经济联系与产业分工的演变趋势。最后,文章结合武陵山片区的扶贫攻坚与区域发展规划,在SWOT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突破边缘锁定的总体城镇化发展战略,并分别论述了产业城镇化、空间形态创新和人口城镇化三个分战略的具体内容和实施方案。

    Abstract:

    With the connotation of New Urbanization which emphasizes the coordination development of population,industry and environment,this article firstly analyzes the three elements’ progress and characteristics from 2004 in Wuling Mountain Area respectively. The results showed that,as a whole,Wuling Mountain Area is now in the stage of rapid urbanization although the urbanization levels are obviously differences among the sub-areas,and the urbanization quality is poor which showed as the degrees of urbanization and economy development are not match,industrialization’s driving force is weak,urban system is not reasonable,the coupling and coordinating degrees of population,industry and environment in the urbanization process are not high. Then,the author focuses on the cold and hot regions of urbanization,spatial trend and the evolution tendency of the function index,economic linkage and industrial division between key cities with spatial analysis tools of GIS. Lastly,the urbanization strategy and implementation scheme which covered the whole breakthrough of edge-locking strategy and the related industrialization,spatial innovation and population transfer strategies was proposed through the SWOT analysis which has taken the plan of poverty alleviation and regional development of Wuling Mountain Area into account.

    一 武陵山片区概况

    武陵山片区是《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中确定的14个集中连片特困区之一,也是首个编制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并率先启动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试点的连片特困区。该片区地处湖南、湖北、重庆和贵州四省交界处,总面积为17.18万平方公里,共有71个县(市、区),其中,湖南37个、贵州16个、湖北11个、重庆7个(见图1)。2014年末,常住人口为3080万人,其中城镇人口为1108万人,农村人口为1972万人,城镇化率为36%,境内有土家族、苗族、侗族、白族等28个少数民族。该片区集贫困地区、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于一体,是贫困人口分布广、跨省交界面大、少数民族聚集多的连片特困区和经济协作区。

    图1 武陵山片区空间分布

    武陵山片区水能资源、山地资源、矿产资源、文化资源和旅游资源丰富,是我国亚热带森林系统核心区、长江流域重要的水源涵养区和生态屏障,森林覆盖率为53%,生物物种多样,素有“华中动植物基因库”之称。不过,该片区经济社会发展滞后。(1)贫困面广量大,贫困程度深。片区71县(市、区)中有42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13个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2014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为6120元,仅相当于当年全国平均水平的61.1%,就医难、上学难、饮用水不安全、社会保障水平低等问题仍未解决。(2)基础设施薄弱,片区内主干道网络尚未建成,基层公路建设欠账较多,水利设施薄弱且老化,电力和通信设施相对落后,区内仓储、包装、运输等基础条件较差;市场体系不完善,特别是金融、技术、信息、产权和房地产等高等市场体系不健全,产品要素交换和对外开放程度低,物流成本高。(3)经济发展滞后,特色产业规模小且竞争力不强。2014年,片区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约为23870元,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片区内缺乏核心增长极和具有明显区域特色的大企业、大基地,产业链条不完整,没有形成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产业或产业集群。(4)社会事业发展滞后,基本公共服务水平低。文化、教育、体育、卫生等方面软硬件建设严重滞后,城乡居民就业不充分。人均教育、卫生支出仅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一半多,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十分缺乏,经济增长中的科技贡献程度低。(5)生态环境相对脆弱,承载能力不强。片区平均海拔高,气候相对恶劣,旱涝灾害并存,泥石流、风灾、雨雪冰冻等灾害易发。部分地区石漠化、水土流失现象严重。土壤贫瘠且人均耕地面积少,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60%。发展与生态保护矛盾突出,产业结构调整受生态环境制约较大。(6)区域发展不平衡,城乡差距非常大。2014年片区人均GDP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是全国平均水平的51.33%和61.1%,与2010年的33.7%和59.1%相比,差距有所减小,但片区内城乡居民收入比为3.35:1,不仅比2010年的3.04:1有所上升,而且远高于2013年全国3.03:1的水平。

    二 武陵山片区城镇化进程及特征

    (一)人口城镇化进程及特征

    1.城镇化进程较快,但城镇化水平偏低

    自2004年以来,武陵山片区人口城镇化率由20.47%上升到36.62%,年均增长1.46个百分点,比该期间内全国人口城镇化率年均增速1.2个百分点略高,城镇化率差距约缩小3个百分点,进入城镇化快速增长阶段。不过,2014年,武陵山片区的人口城镇化率仍仅相当于全国2000年的水平,城镇化进程比全国滞后14年。与周边4省(市)的城镇化进程相比,年均增速也是最高,分别比重庆、湖南、湖北、贵州高出0.01、0.18、0.31和0.21个百分点,不过,差距仍然十分明显,2014年城镇化率差距分别是23、13、19和4个百分点(见图2)。

    图2 武陵山片区与全国及周边省份人口城镇化进程对比

    图3 武陵山片区内各分片区人口城镇化进程对比*

    武陵山片区内,湖南片区、重庆片区的城镇化率略高于整个片区的平均水平,其中,湖南片区城镇化率最高;湖北片区、贵州片区的城镇化水平低于片区平均水平,贵州片区最低并且差距较大。2014年,重庆、湖南、湖北和贵州4个分片区的城镇化率分别为38.08%、39.12%、35.57%和30.92%,与各自所在省份城镇化水平的差距分别为21.40、10.52、19.70和9.18个百分点。可见,重庆武陵山片区、湖北武陵山片区与省内其他地区的城镇化水平差距巨大,湖南武陵山片区、贵州武陵山片区与省内其他地区城镇化水平的差距则相对较小,当然,这也与湖南、贵州两省本身的城镇化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