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5年05月 |
作为高考制度改革的配套措施,教育部颁布了规范高考加分政策的改革,取消全部奖励性加分项目、取消大部分地方性照顾性加分项目、保留和完善部分照顾性加分项目。这一举措深得民心,但还有待细化和科学化。建议进一步完善少数民族考生加分政策,整合针对农村学生的补偿性政策,赋予高校自主采用加分的权利,稳定高考加分政策的修改制定。
As the supporting measures of the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system reform,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promulgated the reform scheme which intends to regularize the score bonus policy in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The measures included cancelling all the encouraging score bonus,cancelling most local compensatory score bonus,and improving the retained compensatory score bonus,etc. This more was in accordance with public opinions,but had yet to be detailed and scientific. Some recommendations were brought out such as improving score bonus policy for minority students;integrating the compensatory policy for rural students;empowering the universities and colleges to decide their own bonus policy. And it was also advisable to perfect legal system of education in China,to adjust and improve the score bonus policy based on evaluation,to present this policy as independent text,and to stabilize the policy.
2014年7月,辽宁省级示范性高中本溪一中87名体育特长生涉嫌作假,再一次引爆了公众对高考舞弊的担忧。高考加分项目过多过滥引致教育不公,已被社会诟病多年。2014年9月颁布的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2014年底出台进一步减少和规范高考加分项目和分值的意见”。12月,教育部、国家民委、公安部、国家体育总局、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关于进一步减少和规范高考加分项目和分值的意见》(以下简称《高考加分意见》)出台,成为2014年底最受公众瞩目的教育事件之一。
一 高考加分政策的发展过程
“高考加分政策”主要指的是中央和地方教育主管部门以及高校,在高等教育入学招录中根据考生的种族民族、家庭背景、德智体突出表现等情形对其高考分数予以优惠与照顾的操作规则。其出发点是为弥补统一高考制度的局限,对优秀人才予以奖励,为特殊人才提供成长通道,并对一些特殊群体予以政治性的照顾。按其价值主要分为两种:
第一,照顾性加分。它是国家采取的政治性的补偿、照顾、优惠政策,主要面向边疆、山区、牧区及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少数民族考生,归侨、华侨子女及台湾省籍的考生,烈士子女、自谋职业的退役士兵以及荣立二等功(含)以上等荣誉的退役军人。此外,还有某些行业和地方出现的某些特定政策,如照顾退役的优秀职业运动员的加分等。
第二,奖励性加分。为避免唯分数论的局限,对具有文体特长或获得重大学科、科技竞赛奖项的学生,获得省市级三好学生和优秀学生干部称号的学生等实行加分的优惠。
在加分政策之外,为满足人才选拔的一些特殊需要,还形成了保送生、文体特长生、定向生、提前批次招生等特殊的招生政策。
回顾历史,我国高考加分政策的演变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949年后至1976年,当时强调政治标准优先、教育为工农子弟开门,对工农和革命干部子弟采取“优先录取”、破格录取的政策。第二阶段是1977年恢复高考之后至2003年左右,开始出现对优秀人才的奖励性需求,多采取降分录取政策,降分幅度一般在10~20分之间。第三阶段是2004年之后,各种加分政策越来越多,实行加分、降分和优先录取相结合的方式,优惠分值最高为20分。
导致加分项目泛滥的重要原因之一,是自2000年开始,将部分高考加分政策的制定权从教育部下放地方。截至2014年12月,共有全国性高考加分项目11项,其中政策照顾性加分5项,奖励性加分6项;地方性加分项目95项,其中照顾性加分81项,奖励性加分14项。[1]在这一过程中,出现加分项目过多过滥、加分政策随意性较大、操作不透明不规范、加分优惠多为优势阶层子弟所享受等问题,影响了高考公平。高考加分政策逐渐成为社会反映强烈的教育问题。
2014年12月新发布的《高考加分意见》规定取消全部奖励性的全国性加分项目,包括省级优秀学生、思想品德突出者、奥赛、科技类竞赛、重大体育竞赛、高水平运动员6项;保留和完善照顾性的全国性加分项目,包括少数民族考生、侨类和台湾省籍考生、烈士子女、退役士兵和立功退役军人5项。取消全部奖励性的地方性加分项目和大部分照顾性的地方性加分项目,研究制定本地调整规范高考加分工作实施方案。此外,《高考加分意见》要求加强加分考生资格审核及其信息公示工作、完善违纪举报和申诉受理机制、严肃处理资格造假考生、依法健全责任追究制度等。
二 高考加分政策改革的民意调查
(一)取消及减少加分项目乃众望所归
《高考加分意见》出台之前,2014年10月23日至11月3日,21世纪教育研究院联合腾讯网教育频道实施网络民意调查,了解公众对于高考加分政策的意见和态度。[2]调研发现,受访者认为此前实施的加分政策“加分项目偏多”以及“过多过滥”者占71.57%;认为应减少加分的比例多达61.12%,而认为应该“维持现状”者仅有3.66%。
图1 对高考加分政策的基本意见(多选)
图2 对高考加分改革措施的建议(多选)
受访者中认为奖励性加分项目应该“取消”以及主张“保留但做调整”照顾性加分项目者最多。可见,规范高考加分政策,是保障教育公平、符合民意的善治。
(二)公众希望将加分权收归教育部
在21世纪教育研究院进行的前述调查中,发现受访者对于高考加分政策制定主体的主张非常强烈,主张权力上移,多达85.69%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