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更多>> 课题组动态
更多>> 皮书作者
王伟光
  男,汉族,1950年2月出生,山东海阳人。1967年11月参加工作,1972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博士研究生学... 详情>>
李 扬
  1951年9月出生,籍贯安徽,1981年、1984年、1989年分别于安徽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获经济学学... 详情>>
李培林
  男,山东济南人。博士,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中国社会学会副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副所长。《社会... 详情>>

    探寻中职教育的中国路径(2015)

    作者:田志磊 王蓉 刘明兴 出版时间:2015年05月
    摘要:

    通过一个简单的分析框架,本文首先描述了区域特征和中职教育发展模式之间的关系。随后,基于区域职业教育发展的视角,探讨了当前民办中职与公办中职教育的四种关系,并根据调研经验介绍了不同类型民办中职学校的生存情况。之后,从国际比较出发,揭示了我国当前中职教育发展的深层次矛盾,以及东部和中西部各自面临的突出矛盾。最后,笔者从改革投入机制、建立更为开放的治理架构、支持民办职业院校发展等方面给予了具体的建议。

    Abstract:

    Firstl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regional characteristics and vocational education development patterns was described through a simple analytical framework. Secondly four relationships between private and public secondary vocational education based on development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were discussed. Thirdly,survival conditions of different types of private vocational schools was introduced according to investigate and survey experience. Finally,several suggestions were proposed to set up more open governance structure,broader reforms in investment mechanism and support for development of private vocational college.

    人们对于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的现状和发展前景的判断往往存在差异,观点的交锋十分激烈。遗憾的是,许多观点虽然吸引眼球,却鲜见从区域发展的视角出发理解中职教育的丰富性。社会经济发展的地区差异、分权化的管理体制决定了地方中职教育发展的千差万别。为了比较全面地了解我国当前中职教育的发展现状,北京大学中国教育财政科学研究所中职课题组先后在北京、浙江、广东、河南、湖南、陕西、山东等地进行实地调研,访谈了近百所中职学校以及部分企业。在不同的生长环境中,各地中职学校提供着差异化的教育服务,形成了不同的发展模式。本文试图刻画一个简单的分析框架,帮助读者理解纷繁复杂的现状,探寻中职教育的中国路径。

    一 地方政府发展中职教育的意愿

    对于地方政府而言,发展中职教育的意愿来源于三个因素:中央考核、本地产业需求、居民教育需求。“普职比大体相当”和“每个县办好一所职教中心”是中央政府发展中职教育的主要抓手,教育管理部门据此建立考核机制,督促市县政府履行职业教育责任。相比政府“看得见的手”,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在中职教育发展中如何发挥作用,主要取决于政商关系。一般来说,产业集群、纳税大户的需求对地方政府的职业教育决策影响较大,与招商引资企业相关的用人需求也更容易得到政府的响应,而本地中小企业的需求影响较小。居民教育需求通常难以直接影响地方政府的教育供给意愿,但是在激烈的生源竞争中,“用脚投票”机制使得居民教育需求间接发挥影响——如果本地中职学校提供的教育服务类型、质量无法满足居民需求,学生会选择跨区择校或者直接进入劳动力市场。

    上述三个因素对地方政府中职教育供给意愿的影响存在显著的地区差异。在东部,本地产业劳动力需求和居民教育需求是地方政府中职教育供给的“双驱动”,部分地区甚至出现了能够收取捐资费、录取线超过普通高中的中职学校。这样的学校通常和本地产业联系紧密、在本地劳动力市场树立了声誉,而且本地产业能够提供具有足够吸引力的就业岗位。在中西部,中职教育与本地产业的内在联系较弱,大部分中职毕业生并不在本地就业而是升学或流向沿海及内地大中城市就业,上级考核成为地方政府中职教育供给的关键,甚至是相当一部分县还有中职学校存在的主要原因。例如,作为国家职业教育改革试验区,河南省制定了详细的规则考核各县市职业教育发展情况,部分县的中职教育建设甚至被提升为“一把手工程”。不过,随着国内制造业梯度转移的加快,内陆县市为了争取转移企业落户本地,也在积极改善职业教育配套,按转移企业要求投入专项资金提升相关专业办学条件的情况并不罕见,企业需求对中西部地区中职教育发展的作用正在日益提升。

    二 中职学校的两大功能

    从培养学生的角度看,当前我国中职学校实际上主要具有两大功能,就业前教育和升学教育。就业前教育是让学生毕业后直接就业,提供给学生的主要是就业所需的知识和技能;升学教育是让学生完成中职学业后升入高等院校,学校要让学生为参加相应的升学考试以及未来的课程学习做好准备。随着职业教育“立交桥”的搭建与完善,升学教育模式在中职教育中的重要性还在进一步增强。

    学生家庭对于就业前教育和升学教育的需求各不相同。在用工荒、技工荒的背景下,接受就业前教育的毕业生不愁就业,但是综合考虑社会地位、发展前景、劳动环境等因素,就业前教育对于经济条件较好的家庭并不具备吸引力。升学教育满足了无法进入普通高中或是无法适应普高激烈的应试教育环境,但是渴望接受高等教育的学生的需求。不过,在高校逐年扩招的背景下,高职吸引力不断下降,对口高考的本科指标数量对于升学教育的吸引力有着决定性影响。山东和陕西是笔者调研省份中的两个典型案例。在山东省,近几年对口高考的本科指标数量以每年翻一番的速度增加,2014年达到10460人,升学教育成为该省相当一部分县域中职学校的主要功能。而在陕西,对口高考本科指标仅数百个,该省很少看到以升学教育为主的中职学校。

    就各类中职学校来说,中专学校由于办学传统和资源禀赋的优势,一般以就业前教育为主。技工学校的发展很不平衡,在某些地区,技工学校提供着当地质量最高的就业前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