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更多>> 课题组动态
更多>> 皮书作者
王伟光
  男,汉族,1950年2月出生,山东海阳人。1967年11月参加工作,1972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博士研究生学... 详情>>
李 扬
  1951年9月出生,籍贯安徽,1981年、1984年、1989年分别于安徽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获经济学学... 详情>>
李培林
  男,山东济南人。博士,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中国社会学会副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副所长。《社会... 详情>>

    贫困地区学龄儿童发展现状调查(2014)

    作者:秦红宇 出版时间:2015年05月
    摘要:

    贫困地区学龄儿童发展现状调查从学生身体健康、教师对学生心理健康的评价、学生在校生活条件保障、学校教育资源配置四个方面,进行省会城市小学与贫困县小学(乡镇中心小学、村小、教学点)两者之间,以及省会城市小学、贫困县乡镇中心小学和村小、教学点三者间的综合对比,发现卫生习惯不良和营养搭配不合理仍是影响贫困地区学龄儿童身体健康的两大因素,乡镇中心小学学龄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最为突出,贫困地区村小、教学点学龄儿童的基本在校生活条件保障不足,其教育资源分配与乡镇中心校相比差距极大。

    Abstract:

    An investigation on current development situation of school-age children was conducted based on four dimensions:student physical health,teachers’ evaluation of psychological health on students,student learning conditions in school,and school education resources distribution. The investigation compared elementary schools in provincial capitals with those in poor counties;it also further comprehensively compared elementary schools in capital cities with those in townships,villages and teaching spots. It was found that unhealthy life habits and nutrient absorb were two most hidden concerns for poor areas school-age children’s physical health. The psychological health problems for school-age children in township central elementary schools were most serious. The school-age children in poor areas village elementary schools and teaching spots had insufficient basic boarding conditions,and their education resources access was far less than the township central elementary schools.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发布的《中国儿童发展指标图集(2014)》最新数据显示:中国已提前完成贫困人口减半、普及初等教育、降低儿童死亡率等千年发展目标。尽管中国取得显著的发展成就,但在城乡之间及东部、中部、西部地区之间仍旧存在巨大的差异和不平等。[1]我国儿童事业发展的不平衡,特别表现为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的4000万儿童在健康和教育等方面的发展水平明显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对贫困地区儿童开展健康保障和教育帮扶,是帮助贫困地区真正斩断“穷根”的根本途径。这是政府提供基本公共服务的重要内容,也有越来越多的社会组织关注和支持贫困地区儿童发展。

    关注和了解农村贫困地区乡镇及以下儿童的发展现状、提高这些处于农村教育最底层的弱势群体的能见度,以便对其发展实施有效干预,缩小其与发达地区儿童间发展的差距,是推进教育公平的必要之举。2014年,21世纪教育研究院对贫困地区学龄儿童的发展现状进行调查。[3]本文主要从日常作息、在校学习状况、身体健康状况、心理健康评价、受教育条件实现状况五个大维度,通过城乡对比(省会城市小学和贫困县小学),贫困县乡镇中心小学和村小、教学点的对比,综合比较和评价贫困地区学龄儿童的发展现状。

    一 样本说明

    本次调查覆盖中西部以及东北等地20个省份(山西、河南、湖南、湖北、安徽、江西、贵州、广西、重庆、四川、甘肃、青海、宁夏、内蒙古、黑龙江、吉林、陕西、云南、西藏、新疆),抽样为每个省(区/市)省会城市小学1~2所,每个省(区/市)1~2个贫困县,每个贫困县至少1所乡镇中心小学、村小或教学点,共调研88所小学,对这88所小学校长、560名教师进行问卷调查及访谈,学龄儿童调查对象是在校6~14岁的小学生。

    二 调查发现

    (一)卫生习惯不良和营养搭配不合理仍是影响贫困地区学龄儿童身体健康的两大因素

    学龄期是儿童生长发育的加速期和学习科学知识的关键期,通过此次调查可以发现,卫生习惯不良和营养搭配不合理依旧是影响贫困地区学龄儿童健康发展的两大因素。

    在饮食卫生方面,贫困地区学龄儿童在无洗手习惯、饮食不干净而致病,以及在饮用生水上,都占到了一半以上的比例,有两成以上的儿童会出现饮水中毒情况。有很大一部分学生(48.5%)没有养成每次饭前便后洗手的习惯。而调查中发现部分学校没有自来水等供学生洗漱的条件也是学校卫生隐患的重要体现。在饮食不干净导致生病、饮用生水的调查中,统计表明贫困地区和省城小学生存在显著性差异(见表1)。

    表1 饮食不干净导致生病、饮用生水从未发生过的比例

    核心营养应从肉食里摄取,适时适量地在饮食中添加鸡、鱼、肉、蛋等富含营养物质的食物是非常必要的。但是从调查来看,贫困地区有近两成的小学生每周只能吃一次肉,还有一成的学生很长时间才能吃一次肉,且学生们能吃到的食物结构单一,对于贫困地区的儿童来说,这是其生长发育要比大城市儿童迟缓的重要原因。

    (二)教师评价乡镇中心小学学龄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最为突出

    本次调查显示,贫困县农村学校的学生数量远远低于城市学校,但是寄宿生比例远远高于城市小学;超过60%的农村学校寄宿生人数在50~300之间,其中留守儿童的比例占56.3%。这些学生群体的心理健康问题尤其值得关注。

    为了更客观地评价贫困地区学龄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结合教师问卷调查中教师对学生性格问题、情绪问题、行为问题、人际关系、学习适应的评价,对省城小学生和贫困县(乡镇中心小学和村小、教学点)小学生在性格问题、情绪问题、行为问题、人际关系、学习适应方面进行对比分析。

    由图1可知,整体来看,学生普遍反映出的性格问题是依赖性过强;其次为固执任性。在三种类型学校学生的对比中,可以看出乡镇中心校的学生在依赖、嫉妒、自卑、孤僻等多种性格问题中所占比例均明显高于其他两个类型的学校,这可能缘于其留守儿童的比例更高。村小/教学点学生的孤僻、自卑比例高于城市学校而低于乡镇中心小学。

    图1 三类学校学生性格问题对比

    图2 三类学校学生情绪问题对比

    由图2可知,学生最容易产生的情绪问题是缺乏自信,其次为“易烦恼、小心眼”。三类学校比较而言,村小/教学点的学生“缺乏自信”的比例(62.4%)明显高于乡镇中心校(59.0%)和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