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3年03月 |
前言
殡葬是人类社会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人民群众的生老病死密切相关。我国是世界上年死亡人口最多的国家,也是世界上年火化量最大的国家,火葬方式是我国政府殡葬改革的主导方向。据民政部2012年《中国民政统计年鉴》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年底,全国共有殡葬服务机构4103个,其中殡仪馆1745个、公墓1406个、殡葬管理机构952个、火化炉5209台,年火化遗体468.1万具,火化率48.8%。
近十多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步入老龄化社会进程的加快,年火化量的不断增加与惠民殡葬政策覆盖范围的逐步扩大,殡葬改革与环境污染之间的诸多问题已经引起社会各界与媒体的广泛关注。随着我国土地资源的日益紧缺和火葬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新兴绿色殡葬方式和殡葬环保实用技术应用越来越受到重视。党的十八大报告将“生态文明建设”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五位一体”总布局内容之一,也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生态环境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的高度重视。
一 我国殡葬环保技术的现状与面临的形势
(一)发展现状
遗体处置是殡葬的主要内容和重要环节。受地域、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因素影响,不同地区、不同国家存在多种多样的遗体处理方式。土葬和火葬是目前世界各国最常见的遗体处理方式。随着我国全民环保意识的整体提高,如何保护环境,改善空气质量,已成为摆在国人面前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鉴于殡葬污染对环境和人类造成的危害,如何更好地防治殡葬行业污染问题,已成为我们一项重要而紧迫的现实任务。
殡葬环保实用技术是通过技术研发与创新,形成的可实现遗体接运、遗体防腐整容、遗体火化、遗物祭品焚烧、遗体安葬等过程中节能减排、保护生态环境的、经济的、可行的、实用的技术成果的统称。殡葬环保实用技术是解决殡葬行业现存或潜在的环境问题,改善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协调人类和环境的关系,最终实现人类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措施。
以遗体火化为例,包括遗体、火化燃料、随葬品及遗物祭品等在燃烧过程中,不但可以产生一定量的烟尘、硫氧化物、氮氧化物、一氧化碳、汞及二英类等有毒有害物质,还会产生少量氨气等恶臭气体,对火葬场及其周边环境造成危害。其中,火化过程中的二英类和重金属汞污染,因其剧毒性、迁移性和持久性而引起了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
目前,占据我国火化机市场份额的产品基本上以国内制造为主,主要包括:燃油、燃气型,上、下排烟型,中、高档火化机(平板、拣灰炉)。我国各火葬场(殡仪馆)在用的火化机和遗物祭品焚烧炉很少配备有效的烟气净化设备,即被动减排措施,少数火葬场(殡仪馆)配备了烟气净化装置的设备,实际使用率和减排效果也不尽相同。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火化机的科技含量和产品质量都取得了较大的进步和提高。民政部一零一研究所作为我国现有唯一一家国家公益性科研单位,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集成创新与自主创新相结合,以产学研用的模式,承担完成了多项国家级相关科研项目研究任务。在殡仪场所节能减排、遗体火化及遗物祭品焚烧、遗体防腐整容等方面完成了一批科研成果,为推动殡葬改革和殡葬事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1]在殡葬环保实用技术方面采用“急冷、脱酸、旋风、活性炭吸附、活性炭喷射、布袋和催化氧化”等方法的有效组合,取得对火化过程中污染物进行减排的实质性进展。随着GB 13801-2009《燃油式火化机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的颁布实施和环保部即将颁布的国家强制性排放标准《火葬场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具体要求,主要是增加了对二英和汞排放的限值,国内主要的火化设备生产厂家也已经开始研制和试运行自己生产的火化烟气后处理减排设备。通过对国外相关技术文献检索发现,发达国家在遗体火化污染物减排方面所采用的环保技术原理与我国目前采用的减排实用技术原理大致相同。但是,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绿色殡葬概念的普及,欧美国家也产生了一些新兴殡葬方式,如水焚葬(Resomation)、冷冻葬(Cryomation)等,这些方式相比传统的土葬和火葬,对环境的影响相对较小,近年来受到了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
(二)面临的形势
1.生态文明建设是建设美丽中国的一项重要内容和工作重点,生态殡葬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