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更多>> 课题组动态
更多>> 皮书作者
王伟光
  男,汉族,1950年2月出生,山东海阳人。1967年11月参加工作,1972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博士研究生学... 详情>>
李 扬
  1951年9月出生,籍贯安徽,1981年、1984年、1989年分别于安徽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获经济学学... 详情>>
李培林
  男,山东济南人。博士,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中国社会学会副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副所长。《社会... 详情>>

    人口死亡率分析预测与殡葬设施规划探究

    摘要:本文利用我国1975~2011年的人口死亡率数据,对影响我国人口死亡率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利用EVIEWS等软件建立ARIMA模型,对我国2012~2016年人口死亡率进行预测。在人口死亡率逐年上升背景下,从加大投入,兴建改建殡仪馆;提倡节地、绿色环保型葬式;加快农村公益性墓地建设等方面对我国殡葬设施规划提出建议。
    Abstract:This paper using 1975-2011 of the population mortality data, the impact of China's population mortality related factor were analyzed. Through the EVIEWS software such as establish ARIMA model of our country in 2012-2016 to forecast population mortality. In the mortality rate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rising year by year ,from increasing investment ,building reconstruction funeral home; advocate section, gree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was buried type; to speed up the construction of rural public cemetery of China's funeral and interment facilities planning are also proposed.

    2010年全国人口普查统计结果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达1.78亿,占全国人口总量13.26%,比2000年上升2.93个百分点,老龄化进程态势加快。人口老龄化问题日趋凸显,死亡人口逐年递增,对我国政治、经济、社会和环境造成影响。人口死亡率是人口学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也是殡葬行业研究的重要内容,如何科学预测人口死亡数量,对“十二五”“十三五”科学布局和规划全国殡葬服务设施,有效配置社会资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 人口死亡率分析

    (一)全国历年人口死亡率变化趋势分析

    1.全国人口死亡率变化趋势分析

    从新中国成立至今,我国人口死亡率变化可分为三个时期:第一个时期是高死亡率时期,1949~1970年,经过长期战乱,百废待兴,国民经济严重受挫,人民生活比较困难,人民的生活水平和卫生条件还没有得到有效改善,人口死亡率比较高,最高时达到25‰。第二个时期是缓慢降低时期,1971~2003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的生活条件、医疗水平、居住条件的改善,死亡率开始缓慢降低,人口死亡率由最高时9.5‰降低到6.4‰。第三个时期是逐步上升时期,2004年至今,人口死亡的波动主要是由于人口老龄化的加剧,使得人口死亡率逐渐回升。人口死亡率由2004年的6.42‰上升到2007年的6.93‰,2009年的7.08‰,2010年上升到7.11‰,2011年进一步上升到7.13‰。

    图1 我国人口死亡率和人均GDP对照

    大部分发展中国家在20世纪50年代以后,人口死亡率都会出现U形变化趋势,由于我国在1950~1980年社会经济发展不稳定,所以在1980之后死亡率的变化才逐渐趋于正常。从图1中可以看出,1983~2009年,死亡率基本符合U形变化趋势,其中,1983~2004年,人口死亡率大致呈下降趋势,而人均GDP呈逐年上升趋势,二者有一定的负相关性,经spss相关性分析得到,二者的pearson相关性系数为-0.869(见表1),说明二者有很强的负相关性,也就说明了在这段时期,受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人民的生活水平、医疗卫生条件不断提高,人口死亡率随之降低。

    表1 1983~2004年人口死亡率与人均GDP的相关性

    2005年以后,我国人口死亡率逐年上升,这段时期虽然经济仍快速发展,但老年人口的比率也在不断攀升,如表5所示,2005~2010年,全国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逐步增加,所占比例也不断提高。这段时期全国人口死亡率随着老年人口比例的增加而逐渐上升。

    2.各省人口死亡率变化趋势分析

    图2 1998年、2003年、2008年、2009年全国各省死亡率变化趋势

    为了更清楚地反映各省份人口死亡率的变化趋势,分别取1998、2003、2008和2009年各省人口死亡率数据绘制成图2,从中可以看出,各省2003年的死亡率基本都低于1998年的数据,各省之间的数据变动趋势比较稳定,符合全国的死亡率变化趋势;而在2008年的时候,河北、江苏、湖南等一些人口比较多的省份死亡率有了一定幅度的上升,超过了1998年和2008年的死亡率数据。在这些人口大省的带动下,全国的人口死亡率在2003年之后开始逐步升高,这也符合之前的数据分析结果。

    图3 2010年我国各省人口死亡率与人均GDP对照

    从图3中各省死亡率和人均GDP的排列可以看出,2010年我国各省人口死亡率随人均GDP的降低而呈微弱下降趋势,这可以从图中死亡率的线性趋势线看出。对二者做相关性分析(见表2),Pearson相关性系数为-0.443,有一定的负相关性。说明各省人口死亡率受经济发展水平的一定影响。

    表2 2010年各省人口死亡率与人均GDP相关系数

    (二)各经济区域人口死亡率分析

    根据国家统计局2011年的《东西中部和东北地区划分方法》,我国的经济区域划分为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四大地区。

    东部:北京、天津、河北、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海南。

    中部:山西、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

    西部:内蒙古、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

    东北:辽宁、吉林、黑龙江。

    研究发现,各区域2010年人口死亡率由低到高排列为:东部、东北、西部、中部(见图4),这个顺序基本上是各区域的经济、气候条件的排列顺序,因为一个地区的人口死亡率受经济发展水平、自然气候条件、医疗条件等影响,经济发达、医疗条件好的东部地区人口死亡率较低,而经济相对落后、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