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3年03月 |
一 前言
我国的殡葬科技起步于20世纪70年代,80年代得到初步发展。1987年《民政部科学技术进步奖试行办法》和《民政部科学技术三项经费管理使用办法》颁布实施,民政部成立了科学技术进步奖评审委员会,推出了一大批科技成果。1991年发布《民政部殡葬设备科研与生产发展十年规划和“八·五”计划纲要》,把提高殡葬科技含量问题提到议事日程;1993年《殡仪服务业发展规划》,1995年《民政部关于加快殡葬事业发展的意见》,1997年《民政部关于加速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一系列文件阶段性地推进了殡葬科技的发展。2000年3月,在广西北海市召开的“全国首届殡葬科技研讨会”,总结了殡葬科技工作在改革开放以来所取得的成绩和经验,并研究确定了2000年后一个时期殡葬科技工作的目标和任务。
经过多年努力,我国殡葬科技取得了长足进步,在殡仪场所节能减排、遗体火化及遗物祭品焚烧、遗体防腐整容、生态环保葬法、传染病预防控制等方面涌现出一批科研成果,出台了一批殡葬技术标准。尤其是在火化机、殡仪车及冷藏棺、电子、电脑等方面的研制、生产更是发展迅速,高新技术的运用方兴未艾,极大地推动了我国殡葬科技和殡葬改革工作的发展。尤其是近年来殡葬行业的有识之士在高科技的研制创新和运用上潜心研究,并取得较好成绩,如上海绿色环保型火化机的开发,新型无毒无害防腐液的研制;北京殡葬用品超市的面世,相关产业的开发;民政部关于火化机、骨灰盒、冷冻柜等殡葬用品资质条件和通用技术条件的拟定,都为实现殡葬科技工作的规范、创新、发展的思路和殡葬产业化的形成作出了贡献。殡葬科技工作也得到行业内外有关部门的认可和肯定。
在上述成果中,不难发现殡葬龙头单位作出的突出贡献。殡葬龙头单位构成了我国殡葬科技进步的主体,它们对科技投入的加大和殡葬科技管理的加强,带动着整个行业的升级发展。广州市殡葬服务中心(以下简称银河园)作为全国知名的殡葬服务单位,多年来在科技发展上作出了积极的贡献。银河园的多项技术如PSH系列火化炉研制,RFID技术在客户信息管理中的应用,民政部污染控制重点实验室(广州)的建设,财务管理、档案管理专用软件等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的运用,大大改善了人才结构,提升了殡葬传统行业的科技含量。本文拟就银河园在殡葬科技上的探索和实践进行总结,以期抛砖引玉,促动行业科技的发展。
二 银河园殡葬科技的发展现状与特征
(一)总体情况
银河园殡葬科技的主要研究课题紧密围绕着殡葬服务的业务流程,包括火化技术、冷藏防腐技术、控污技术、信息技术等实用技术,以及行业标准化建设、管理等软科学。
银河园科技管理采用项目小组制。主任办公会议根据中心业务与战略发展需要,确立科技项目后,再由相关部门成立组长负责制的课题小组。这一扁平式的架构,提高了科技项目管理的效率。
银河园科技投资来源既有政府的划拨资金,也有中心的直接投入。2003年,为了应用已经研制成功的PSH型系列燃油式火化炉,银河园投资5000多万元,建设了建筑面积7000多平方米的新火化中心,大力促成了科技成果的转换。
(二)发展阶段
与兄弟城市殡葬科技步伐一致,广州银河园殡葬科技的发展也经过了如下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绿色环保技术应用阶段。这一阶段以“火化”和“控污”为中心,以2004年竣工的新火化大楼启用、2010年与民政部一零一所共建污染控制重点实验室为标志。尽管后期仍对PSH型系列燃油式火化炉的后期除尘等工序的改革进行了不少投入,但是,接下来的重点已经进行到了智能化管理阶段。
第二个阶段是智能化管理阶段,主要内容包括智能化办公系统、财务管理、档案管理专用软件的开发利用和RFID技术的应用。
第三个阶段是标准化阶段。2009年银河园成为《殡葬园区生态规划与生态建设关键技术研究总体实施方案》的研究基地,“土地集约利用、节能和节水、绿化以及污染控制”为主要目标的生态建设综合示范研究。2010年,银河园起草编制的《遗体保存服务标准》和《遗体火化标准》经民政部认可并正式发布后,2011年继续承担《尸体焚化质量要求》和《火化机后处理装置技术条件》两项标准的编制任务,促进了殡葬行业标准化建设。
(三)主要特征
1.机制完善
银河园科技管理以项目小组的形式开展,每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