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3年03月 |
为进一步深化殡葬改革,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在殡葬服务方面的需求,促进殡葬事业科学发展,民政部于2009年发布了《关于进一步深化殡葬改革促进殡葬事业科学发展的指导意见》。《意见》把“以人为本,科学发展”作为深化殡葬改革的四项基本原则之一。准确界定人文殡葬,理清人文殡葬的内涵和外延,有利于人们理性认识人文殡葬,有利于建设人文殡葬,有利于促进现代殡葬事业的发展。
一 人文殡葬概念的提出及其界定
人文殡葬是因应我国现代殡葬事业的发展提出来的。“人文殡葬”最早出现在2007年《21城市殡葬管理论坛联合宣言》。2010年底,民政部窦玉沛副部长提出:建设人文殡葬,塑造核心价值。自此,人文殡葬引起业界重视。2011年民政部社会事务司发布了“人文殡葬发展战略研究”课题,并委托给民政部社会工作研究中心完成。对人文殡葬的探讨和研究在2012年的清明论坛达到一个高潮。[1]
民政部社会工作研究中心人文殡葬发展战略研究课题组认为:人文殡葬是指把以人为本的人文理念运用于殡葬活动。[2]
孙树仁的《论人文殡葬》明确界定了人文殡葬的概念:所谓人文殡葬就是在科学发展观指引下,以尊重生命为核心价值的生命文化理念,以促进生命个体死亡自身和谐、生命个体死亡与社会和谐,生命个体死亡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现代殡葬社会实践活动。[3]
王金叶把人文殡葬界定为:殡葬管理过程中以人为本,尊重人的个性,满足人的合理要求,追求人的全面发展,尤其是尊重和满足人对资源的需求和社会需求,达到殡葬事业和民间习俗和谐进步的一种发展形态。[4]
杨宝祥认为:人文殡葬更加注重人文关怀、促进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5]
华成海认为:人文殡葬就是殡葬活动中的人文主义和人文关怀。[6]
从以上学者和实务工作者对人文殡葬的界定和理解看,大家都围绕“人文”对人文殡葬进行解释,但是他们对“人文”的理解却不尽相同。有的侧重于人文精神,以人为本,如人文殡葬课题组从国家人文殡葬发展战略研究需要出发,强调殡葬活动的人文现象,包括殡葬政策法规的制定和执行、殡葬活动的人文化及殡葬设施的人文性。有的侧重于生命文化,如孙树仁强调人文殡葬是具有生命文化理念的殡葬社会事务活动。有的侧重于人文关怀,如华成海强调关心人的需求,体现人文关怀。杨宝祥侧重于人文殡葬的作用,他强调的是人文殡葬对促进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的积极作用。也有学者在理解人文殡葬时强调殡葬文化,如张震认为人文殡葬以现代殡葬文化为核心。[7]
对人文殡葬的多元化理解和解释有其必然性,因为人们对“人文”的理解是多元的。《我的人文观》论文集收集了28位“国内有一定影响的专家、学者”的文章,其中仅有四人解释了他们所理解的“人文”:一是人文就是人类文饰自己的方式;二是人文就是教化的意思;三是人文是指文化价值以人伦为核心;四是人文即关于人的质,人的变化、发展,且着重精神面、文化面。[8]
人文殡葬是一项系统工程,要准确界定人文殡葬应该准确把握人文的内涵和民政部提出建设人文殡葬的背景和目的。
《中国百科大辞典》对人文的解释是“人文:指社会制度,文化教育。《易·贲彖》:‘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唐孔颖达疏:‘圣人观察人文,则诗书礼乐之谓,当法此教而成天下。’后世儒者以之泛指人伦文化”。[9]
宋程颐《伊川易传》卷二释作:“天文,天之理也;人文,人之道也。天文,谓日月星辰之错列,寒暑阴阳之代变,观其运行,以察四时之迁改也。人文,人理之伦序,观人文以教化天下,天下成其礼俗,乃圣人用贲之道也。”[10]这里人文指人的各种传统属性。
综上所述,可以这样认为,人文就是人类文化中的先进部分和核心部分,即先进的价值观及其规范。其集中体现的是,重视人,尊重人,关心人,爱护人。简而言之,人文就是重视人的文化。
建设人文殡葬是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必然要求,有着深层次的社会和时代背景。总体来说,一是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物质文化生活不断丰富,人们的需求逐渐从基本物质生活的满足提升到精神层面的满足,同时,由于社会发展的不均衡使得有些人的基本生活需要政府帮助和扶持,殡葬活动需求的多样性是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