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9年08月 |
如何利用难得的历史机遇加快泛北部湾区域发展是当前学术界探讨的热点问题。区域金融合作是区域经济合作最基础、最核心的环节。通过区域金融合作,将促进资本在区域内的有效聚合生长,实现金融资源在区域内的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推动金融资本与区域内产业资本的融合,最终实现区域内经济与金融的联动发展。对于资本形成能力匮乏的泛北部湾地区而言,加强区域金融合作,提高金融资源配置效率,应是推动泛北部湾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一环。本文立足于泛北部湾区域各国经济金融发展的现状,结合区域金融合作的理论与实践,提出了中国参与和推动泛北部湾区域金融合作的策略。同时,本文还就广西如何参与泛北部湾区域金融合作进行了较为深入的讨论,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2006年7月,在南宁举行的首届“环北部湾经济合作论坛”上广西提出了“推动泛北部湾开发合作,构建‘一轴两翼’区域经济合作新格局”的构想。该构想一经提出,立即得到了相关国家的积极响应和中国高层的重视。随着《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得到国务院批准实施,泛北部湾区域经济合作将不断加快、加深。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经济的运行和发展需要与之相适应的金融体系的支持和配合。因此,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合作,必然要求相关金融体系之间的合作与对接,通过金融合作为经济合作提供资金支持、贸易结算便利等必需的配套服务。同时,金融体系也将在促进经济合作与发展的同时,拓展自身的市场空间与服务能力。如何实现金融合作与经济合作的良性互动,发挥金融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并使金融体系本身的素质在经济发展中得到提升,是区域经济合作中需要面对的一个重大课题。基于这一思考,本文试图从全国和广西两个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对泛北部湾区域金融合作问题进行分析,力求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寻求实现泛北部湾区域金融合作与经济发展相互促进的有效途径,探索全国与广西在合作中应采取的政策与策略。
一 泛北部湾区域金融合作的背景、进展与展望
(一)泛北部湾区域金融合作的背景
泛北部湾区域是指以北部湾为核心向四周辐射所形成的地理区域,包括环北部湾的中国、越南和隔海相邻的菲律宾、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文莱等国家。该区域位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核心地带。作为中国—东盟区域合作框架下的一个次区域合作,泛北部湾区域合作具有自身的特殊性,主要表现在它比中国—东盟区域合作更能凸显广西的地位和作用。较之中国—东盟区域合作,泛北部湾区域合作具有更强的地区性、现实性和可操作性。
1.推进泛北部湾区域金融合作的必要性
从外部因素来看,当前世界经济金融一体化已是大势所趋,经济金融的一体化带来了两个方面的负面影响:一是金融危机传导的全球化;二是各国和地区经济金融联系紧密后导致政策的负外部效应增强。应对这两方面的压力,首先需要相关国家和地区加强政策的协调与合作,防止风险的累积和蔓延,从而应对区域性的金融危机,同时降低政策的负外部效应以避免恶意的政策博弈。作为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的主要受害地区,泛北部湾地区各国对此都有切身的体会。因此,推动泛北部湾区域金融合作是各国应对金融一体化所带来的外部压力的必然要求。从内部因素来看,各国出于自身发展的需要,也迫切需要通过区域合作来强化自身在世界经济金融格局中的地位和话语权,从而提高应对国际竞争与挑战的能力,最大化自身的利益。泛北部湾区域欠发达国家居多,尤其需要通过区域合作联合成一个整体,在世界金融体系中谋求自身的发展。因此,参与和推动泛北部湾区域金融合作,也是各国实现自身发展的必然选择。
2.推进泛北部湾区域金融合作的有利条件
(1)经济上的多样性和互补性。泛北部湾区域各国在经济发展阶段、发展模式上存在着较强的多样性和互补性。其中既有发达国家(如新加坡),也有发展中国家;既有经济大国(中国),也有中小国家;既有高度开放的外向型经济体(如新加坡),也有刚走上开放道路的经济体(如越南);既有第三产业主导的经济体(如新加坡),也有工业大国(如中国)和农业国家(如越南)。这种经济上的多样性与互补性为各国之间的合作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2)强烈的合作意愿和一定的合作基础。泛北部湾区域合作提出后,得到了相关国家的积极响应,各方都表示出了强烈的合作意愿。同时,在东亚金融合作及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框架下的一系列合作进展,也为后续合作的深化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3)中国的经济金融实力。中国拥有居世界第四的GDP和第一大外汇储备量,其经济规模远远超过泛北部湾地区其他六国的总和。人民币当前正处于升值阶段,是国际投资者普遍看好的硬通货。人民币的强势地位有助于各国的货币稳定和经济发展。
3.推进泛北部湾区域金融合作的主要障碍
(1)经济金融发展的不平衡。区域金融合作对参与国之间经济金融发展的一致性与同步性的要求,要高于对多样性和互补性的要求。泛北部湾区域各国在这方面明显存在缺陷,除了经济金融总量差距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