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5年04月 |
《2011年北京市民政统计年鉴》的数据显示,2010年有30068位老人入住养老机构。2010年北京市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当年北京市有246.01万老年人,即使扣除流动老年人数以后也有222.14万老年人。按照北京市的9064养老模式,当年应该有88856位户籍老人入住养老机构。但是,从《2011年北京市民政统计年鉴》公布的收养类服务机构年末床位数来看,2010年的床位数为74605张,这么多床位中还有一部分是收养非老人的床位。即使全部收养的是老年人,养老机构的床位数量也是不够的。而且,按照2010年北京市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推算,北京市当年有11.65万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如果全部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入住养老机构的话,这就意味着2010年北京市至少存在4.18万张床位的缺口。
与此同时,《2011年北京市民政统计年鉴》的数据显示,2010年74605张床位中,只住进了33774人,入住率为45.27%。对于北京市来说,床位总量缺口和高空置率现象同时存在。从新闻媒体的报道可知,有些养老机构存在着一床难求的现象。这说明在供给和需求的匹配上出现了问题,需要养老机构改变思路,实现从供不配求向供求匹配转变。为了实现这一转变,须弄清楚养老机构和老年人口分布状况以及二者的匹配情况。
一 从供方角度看区位商机
(一)养老机构数量与床位数量不断增加
养老机构数量总体上呈不断增长的态势。从2006年的324家增加到2013年的410家,其中政府办的从2006年的214家下降到2013年的211家,社会力量办的从110家增加到199家。仔细分析可以发现,过去几年中,政府办和社会力量办的养老机构数量呈现不同的走势(见图1),政府办的养老机构数量在过去的几年中一直稳定在210~220家,2011年以来政府办的养老机构数量呈不断减少的趋势,而社会力量办的养老机构数量一直呈不断增加的态势,除了2012年外,其他年份增加的养老机构数量都在10家以上。
图1 2006~2013年北京市养老机构数量
养老机构床位数量呈不断增加的态势。北京市养老机构的床位数从2006年的35345张增加到2013年的80516张。从增加的过程来看,过去的几年间床位数的增加呈现非常不规律的趋势。2007年、2008年和2011年的床位增加量均在3000张以下,而2009年和2010年的增加数量均在1万张以上,2009年更是高达15815张,2012年和2013年分别是6426张和4344张(见图2)。
图2 2006~2013年北京市养老机构床位数量
(二)养老机构与床位的区域分布相对集中
养老机构主要分布在远郊区县,占全市养老机构的近2/3。从2013年北京市各区县的养老机构数量来看,养老机构主要分布在远郊区县,远郊区县的养老机构数量为249家,占全部养老机构378家的65.87%。也就是说,市区和郊区县的养老机构数量为129家,占全部养老机构的34.13%。具体各区县的养老机构数量见图3。
图3 2013年北京市各区县养老机构数量
养老机构主要分布在五环以外,占全市养老机构的近八成。从2013年北京市养老机构的区域分布来看,养老机构主要分布在五环以外,在全市的378家养老机构中,六环以外有216家,五环到六环之间有85家,也就是说五环以外有301家,约占全部养老机构的79.63%。另外,位于二环以内的养老机构有20家,二环到三环的养老机构有15家,三环到四环之间的有16家,四环到五环之间的有26家,具体情况见图4。
图4 2013年北京市养老机构空间分布
东城养老机构的床位数最少,昌平养老机构的床位数最多。从各区县的养老机构床位数总量来看,昌平、朝阳和海淀排名前三,昌平的养老机构床位数高达13364张,即使是排名第三的海淀也有9612张。除了上述3个区以外,还有7个区县的床位数量在3000~7000张,5个区的床位数量在1000~3000张,床位数量最少的区是东城,只有948张。具体见表1。
表1 2013年北京市各区县养老机构床位数量状况
养老机构主要分布在五环以外,养老机构平均规模随着离市中心的距离呈先增后减的趋势。从床位数的区域分布来看,五环以外养老机构的床位数高达6.542万张,约占全市养老机构床位数的83.4%。从各环之间的养老机构规模来看,二环以内的养老机构平均规模最小,只有90.4张床位。随着距离市中心越来越远,养老机构的平均规模在不断扩大,平均床位数从二环以内的90.4张增加到二环到三环之间的104.6张,再快速增加到三环到四环之间的240.1张,随后的四环到五环的平均床位数虽然有所下降,但是,五环到六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