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更多>> 课题组动态
更多>> 皮书作者
王伟光
  男,汉族,1950年2月出生,山东海阳人。1967年11月参加工作,1972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博士研究生学... 详情>>
李 扬
  1951年9月出生,籍贯安徽,1981年、1984年、1989年分别于安徽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获经济学学... 详情>>
李培林
  男,山东济南人。博士,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中国社会学会副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副所长。《社会... 详情>>

    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金融改革创新及监管研究(2013~2015)

    作者:谢谦 出版时间:2015年04月
    摘要:

    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以下简称自贸区)作为国家以改革促开放战略的新试点,运行一年多以来,体制机制框架基本确立,但在产业功能、金融开放、税收政策完善和企业活力等方面面临着一定的挑战。自贸区金融改革的核心亮点体现为分账核算体系的建立,其设计框架和运行机制直接决定着自贸区制度创新的成效。跨境融资制度创新、金融市场利率市场化改革、外汇管理体制创新等金融改革创新的重点领域也有不同程度的进展。金融改革创新的深入需要金融监管的配套和完善,构建宏观审慎监管体系势在必行,此外,对资本项目可兑换、利率市场化等重点改革领域的监管也需要同步完善。

    Abstract:

    As the new breakthrough of reform and opening strategy,China(Shanghai)Free Trade Zone has established its fundamental institutional mechanism. However it is still confronted with challenges regarding industrial function,financial opening,tax policy improvement and enterprise motivation. The highlight of Free Trade Zone’s financial reform lies in separate ledger system,the framework and operation mechanism of which decide the effectiveness of institutional innovation. Other improvement can also be observed in key financial reform fields like transnational funding innovation,interest rate liberalization,foreign exchange system reform. Embedment of financial innovation requires that financial reform constantly improved,that macro prudent supervision system established,that capital account convertibility available for oversea investors,and that key reforms in fields like interest rate liberalization be better supervised.

    一 上海自贸区运行情况总体分析

    (一)上海自贸区体制机制框架初步建立

    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的核心任务是发挥制度创新功能,建设制度高地,而非政策洼地。自2013年9月29日挂牌成立以来,自贸区已经正式运行一年多。总体来讲,自贸区已经在贸易便利化、投资管理体制、金融制度和政府管理体制等多方面进行了创新,基本制度框架初步建立。

    1.贸易便利化体制创新

    上海自由贸易区的设立,首先提升的便是贸易便利化水平。自贸区坚持“一线放开、二线安全高效管住、区内自由”的监管框架,具体表现为:①以海关监管模式创新为代表的贸易便利化措施、进出口贸易便利化措施;②检验检疫部门的贸易便利化措施创新。在海关监管创新方面,试行海关通关一体化管理,即“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允许企业“先入区、再申报”“批次进出、集中申报”;检验检疫部门探索建立了“单一窗口”“通关无纸化”制度。这些措施取得了良好效果,大幅提高了通关效率。

    2.投资管理体制创新

    上海自贸区投资管理体制创新集中体现为“准入前国民待遇和负面清单”管理模式的试行。自贸区试行负面清单管理模式,是外商投资管理方式的根本转变,也是政府职能转变的重要起步,今后将进一步触发自贸区乃至全国在外商投资领域的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在2013版负面清单的基础上,上海编制了2014版负面清单,并对特别管理措施进行大幅的删减修订,特别管理措施由190项减为139项。依据我国构建对外开放新体制的要求,2015版负面清单还有较大的删减修订的余地,预计2015版负面清单的特别管理措施将会减至100项以下,并酌情向近期设立在天津、广东、福建的自贸区推广试用。在商事等级制度创新方面,实行了企业注册资本认缴制。同时配套了企业准入“单一窗口制”和“先照后证”制度。在境外投资管理方式改革层面,建立并试行了以备案制为主的管理方式。

    3.金融体制创新

    自2013年上海自贸区设立以来,“一行三会”先后发布了多条金融支持上海自由贸易区建设的措施、意见和细则。这些文件的出台为上海自贸区金融改革创新提供了政策、法规支持。上海自贸区金融改革创新的核心和亮点是实行分账核算管理体制,该体制为自贸区金融改革的深入提供了平台和框架。在此背景下,利率市场化改革、人民币跨境使用、外汇管理体制的创新、跨境融资制度的创新都有很大程度的进展。从实际效果来看,截止到2014年8月底,自贸区内共有金融机构、类金融机构、金融信息服务公司、资产管理公司等共计3015家,金融类企业占新设企业总数的25%。同时,自贸区内共计开设了4110个区内机构自由贸易(FTE)账户。

    4.政府管理模式创新

    上海自贸区管理模式创新集中体现为事中事后监管制度基本形成,实现了政府职能的逐步转变。随着自贸区事中事后监管制度的成熟,该项改革经验已经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复制推广。社会信用体系、安全审查、信息共享、综合执法等6项主体制度构成了自贸区事中事后监管框架。此外,自贸区还建立了企业年度报告公示和经营异常名录制度,并对相关法律法规进行了调整。

    (二)上海自贸区发展面临的挑战

    上海自贸区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进一步发展却面临着诸多挑战,产业功能、业务功能、政策制度功能等有待拓展延伸、深化完善。

    1.产业功能尚不强

    上海自贸区的产业功能设定偏重服务业,上海本地制造业发达,周边的苏浙两省制造业基础雄厚,上海具有全球吞吐量最大的港口,可在自贸区内建设亚太分拨中心,形成一条覆盖亚太的国际生产流水线,完成原料加工、成品和半成品的转口,把握机会获得全球原材料价格的定价权,争取制造产业链高端的位置。目前面临的困境是上海自贸区土地存量有限,发展制造业受到空间限制,扩区是发展对外贸易的必然选择。

    2.离岸功能较为薄弱

    上海自贸区建设为发展离岸贸易提供了一定的条件,但是与世界各离岸贸易中心相比存在明显的差距。自贸区管理基础薄弱,离岸贸易企业运作管理规则尚未建立,离岸账户的设立存在诸多限制。离岸贸易服务提供商对税收的敏感性较大,但离岸货物的税收优惠及企业征税优惠等措施尚未建立,不利于离岸贸易的进一步发展。

    3.税制改革步伐仍待加快

    一是税收优惠政策是吸引跨国公司总部的核心要素,同时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