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更多>> 课题组动态
更多>> 皮书作者
王伟光
  男,汉族,1950年2月出生,山东海阳人。1967年11月参加工作,1972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博士研究生学... 详情>>
李 扬
  1951年9月出生,籍贯安徽,1981年、1984年、1989年分别于安徽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获经济学学... 详情>>
李培林
  男,山东济南人。博士,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中国社会学会副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副所长。《社会... 详情>>

    移动社交媒体的突围与发展

    作者:胡泳 李娜 出版时间:2015年05月
    摘要:

    随着智能机的普及和4G时代的到来,移动互联网进一步促进社会化分享,移动社交成为社交领域的新热点。本文通过回顾2014年中国移动社交现状,综合把握社交媒体多元化的现状,重点关注行业主流化的趋势。

    移动社交指用户以手机等移动终端为载体,以在线识别用户及交换信息技术为基础,按照流量计费,通过移动互联网来实现的社交应用功能,打电话、发短信等通信业务不包括其中。[1]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和4G时代的到来,移动流量快速上升,互联网用户向移动端迁徙已成定局。据Talking Data《2014移动互联网数据报告》,2014年我国移动智能终端用户规模达到10.6亿户,较2013年增长231.7%,2012年该项数据仅为0.7亿户。社交网络的移动化为大势所趋,移动社交行业的覆盖人数和用户使用社交网络的时间不断上升。[2]

    移动网络不仅是网络服务的升级,更是信息传递方式的改变。信息的传递不再是“管道”或者“高速公路”,而是一个个触点。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一个消息源,将信息快速地传递给其各自的关系网,而关系网中的其他节点亦可以将信息继续传递下去。用户作为信息的生产者和传递者,创造个性化的信息,驱动更多用户参与传递。这种信息传递机制进一步促进了社会化分享。

    现状:微信发展和陌陌突围

    2011~2013年,中国的移动社交平台经历了多次兼并和混战。2014年这场混战终于走向了大一统,微信最终在即时通信领域成就霸主地位。2014年,微信在奠定自己在IM霸主地位的基础之上,将触角延伸至各行各业,从打车到游戏,从抢红包到建微店,从智能硬件到线下支付,微信的体量和野心越来越大,超越了单纯的社交平台功能。2015年年初,微信更进一步在朋友圈尝试广告发布。

    微信能在移动社交领域取得霸主地位,是因为其致力于优化私人朋友圈的社交维护。用户之间彼此连接,也互相绑定,微信承载了用户的大部分社交关系。如果用户要离开微信,首先其社会关系也得使用其他工具,而且这些工具还必须有更好的用户体验。因此,只要用熟人社交关系不更换社交工具,用户自身无法主动更换,这进一步奠定了这一时期内微信的霸主地位。

    但在移动社交领域仍有一款产品突围成功,那就是陌陌。陌陌脱颖而出归功于它没有在熟人社交与微信作过多纠缠,而是开拓了陌生人社交的新领域。陌陌一开始就定位陌生人社交:不需要验证就可以向对方打招呼,优先推荐来自微博、人人等弱社交关系的朋友。实质上,熟人社交存在着难以完全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的弱点,当上司、父母、亲戚纷纷入驻朋友圈之后,朋友圈的社交功能就在一定程度上有所降低。腾讯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如图1),近60%的年轻人在社交网络上屏蔽了父母,[3]这说明,微信这样的熟人社交已经无法为年轻人提供新鲜感,甚至会有“麻烦”“无法真实表达自己”的感觉,从而导致微信朋友圈用户体验的削弱。年轻人的社交需求仍然是“刚需”,专注于陌生人社交的陌陌,与微信形成了互补。

    《2014年中国移动社交用户需求与行为调研报告》显示(见图2),陌陌用户对O2O兴趣活动的参与率超过50%,远高于其他社交App。[4]兴趣社群的探索无疑是一个重要转折点,这也是未来移动社交发展的重要方向。

    图1 95后在社交网络中对家长存在的接受度(调查样本:16213人)

    图2 不同APP用户对O2O兴趣活动的参与情况

    反观人人网,当新的移动社交工具分流了人人网的用户和使用时间,有价值和有效的内容越来越少时,人人网在移动社交领域并没有制定快速、有效的发展战略,仅仅是从Web端平移到了移动端。以此给我们的启迪是,移动社交平台应根据移动端特点对产品体验进行调整,否则容易在竞争中丧失市场先机。

    发展:垂直社交与场景化社交

    移动社交市场的细分领域还有广阔的天地,例如职场社交、同性社交、匿名社交、图片社交等。近年来,一大批垂直社交产品涌现出来,大量的垂直社交产品到达百万用户量级,甚至是千万用户量级。截至2014年7月,中国同志社交平台Zank的总用户数达到500万户,日活跃用户100万户,月活跃用户300万户。[5]情侣私密社交产品“小恩爱”的用户数则达到1500万。[6]垂直社交产品的大批出现和成功说明,人们更愿意用垂直社交产品解决垂直社交需求,而不是功能臃肿、关系庞杂的大社交平台。移动互联时代的去中心化和去边际化意味着垂直社交还将迎来更大的发展。[7]

    职场社交的代表应用有脉脉、会会等。脉脉以“生活用微信,工作用脉脉”定位自己。截至2014年11月,用户已达150万户。[8]通过脉脉,用户可以在“工作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