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5年05月 |
中国传媒市场版权贸易发展活跃的地区为北京和上海,文化、经济的繁荣使得这些地区内容产品创作活跃;由于专业人才的聚集,资本、技术、创作跨国交流频繁,形成了交流—应用—发展的良性循环。
一 中国版权贸易概况
中国近年通过举办和参加各种国际性展览、贸易活动,为版权贸易提供平台,每年实现数目可观的交易产品量。各电视台、互联网视频企业、影视制作公司、出版社等机构与他国相关机构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合作形式从单一的版权买卖,转变为合制、投资等多种形式,版权合作模式多样化、收益长线化。另外,版权贸易中介机构的专业性使得版权贸易交易更加迅速,同时为不发达地区的版权贸易提供了支持。
(一)版权引进方面
在核心版权产业中,图书多年雄踞引进量首位。国家版权局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引进版权18167项(不包含电影),其中图书16625项、录音制品378项、录像制品538项、电子出版物72项、软件169项、电视节目381项、其他4项。图书版权引进占据总版权引进量的91.5%。图书版权市场的繁荣主要源于版权金额小,引进成本低;可选作品多,题材广泛;对引进商的要求相对较低等因素。版权贸易比较活跃的领域为电视节目及电影方面。从引进国家和地区来讲,美国、英国、德国、韩国、日本为主要作品来源国家,其中,美国在多个领域均处于主要输出国。相比而言,日本仅在图书方面,韩国在图书及电视节目方面表现比较突出。
(二)版权输出方面
国家版权局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输出版权总计10401项(不包含电影),其中图书7305项、录音制品300项、录像制品193项、电子出版物646项、软件20项、电视节目1937项。图书版权输出量亦占首位,占总输出量的70.2%,其次是电视节目。美国为我国版权产品主要输出国家,其次为韩国。另外,中国香港、台湾与内地的版权交流也颇为频繁,由于语言等先天优势,省去了翻译等再制作成本,尤其在电视节目版权贸易方面十分活跃。版权输出贸易中,北京和上海活跃度分列第一、二位。
二 版权贸易主要细分板块发展
(一)图书
近10年来,版权交易成为我国图书产业发展的积极发力点。2014年全年畅销图书排行榜中,引自海外的《百年孤独》《追风筝的人》跻身于虚构类图书销量前3名。在各季度排行中,如《纸牌屋》《偷影子的人》《霍乱时期的爱情》《教父》等虚构类图书均榜上有名,[1]国外文学产品在中国具有一定的市场。
2009~2014年间,我国图书进出口种数持续增加,与进口图书的稳定增长相比,电子出版物进出口有一定的不稳定性,其数量可能与当年产品或者相应活动的定向进出口影响有关(见表1)。截至目前,中国图书版权引进和输出地排名靠前的均为美国、英国、德国以及法国。
表1 2009~2014年图书进出口统计表
图书版权交易目前主要采用版税形式,定价及印量为主要影响因素。不论是引进还是输出,对单品销售量的把控最为关键。欧美图书一般定价较高,而我国读者目前最易接受的定价为30~45元人民币,引进版图书定价要想符合本土接受度,就必须提高印量以降低单本成本。而提高印量无形中又增加了版权引进成本,所以准确的市场调研为版权引进之前提。
为促进中国出版物走向国际,自2002年开始,中国政府积极采取各项激励和扶植政策。2014年中国计划实行3项“普惠”政策,主要是通过奖励、开放、资助等利好政策,调动从业者积极性,促进中国内容产品走向海外。始于2004年的“中国图书对外推广计划”,到2014年已开展10年,中国通过举办和参加“文化年”、国际图书展等国际性活动,推动中国图书走出国门。另外,有影响力的国际奖项,如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使得莫言的作品成为国外出版商争相引进的品种。
(二)电影
2014年,中国全年票房过亿元的影片共计66部,其中国产影片36部,近半为引进片;国产影片海外销售收入18.7亿元,同比增长32.25%[2](见表2)。海外收入虽有所增长,但国产片国际影响及收入甚微。近年来,日本、韩国、印度等国家的电影,由于中国受众的减少,逐渐退出主流市场,而欧美国家电影,尤其是以好莱坞为代表的美国电影在中国大行其道。2014年进口的海外电影中,90%来自美国。
表2 中国电影进出口统计
在中国出口电影中,合拍片占绝大份额。一般而言合拍片的海外收入归属于海外投资方,本质上对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