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3年04月 |
2012年,北京地区人均GDP达到87091元,约14000美元,已经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1]。从整个社会发展阶段看,北京仍然处于社会转型期,并处于大的转型社会之中,社会结构、经济结构继续调整升级,各类原发性和输入性社会矛盾时有发生。正确认识此阶段的社会矛盾,并进行有效化解,对于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社会结构调整,以及加强创新社会服务管理具有重要意义。本报告对2012年北京市社会矛盾的总体情况及突出问题和特点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政策建议[2]。
一 2012年北京市社会矛盾的总体情况
2012年北京市社会矛盾总体水平得分为51.9分,比2011年社会矛盾总体水平得分55.3分下降6.1%,但仍处于中度矛盾区间(40~60分)[3];社会矛盾缓解机制效果较上年提升17.5%;社会矛盾指数为0.80。数据表明,总体上北京市社会矛盾有所缓解[4],各项机制运行基本平稳,社会发展虽有障碍但仍可实现常态运行。
从具体指标看,价值性矛盾总体水平得分由2011年的56.0分降至53.4分,下降幅度为4.6%(以2011年社会矛盾总体水平得分为100%,下同),表明民众对政府执政的认同较上年有所增强。物质性矛盾水平得分从2011年的54.6分降至50.3分,下降7.9%,表明民众对与自身相关的公共需求和客观环境的满意度有所上升。二者相比,物质性矛盾下降幅度更大,对社会矛盾总体水平得分下降起到主要拉动作用(见图1)。
图1 社会矛盾总体水平得分及年度对比
整体来看,2012年北京市社会矛盾总体水平处于良性状态,物质性矛盾和价值性矛盾都趋于下降。表明,居民对于北京市在公共需求、客观环境、权利实现、政府施政认同等方面呈现积极趋势。
二 2012年北京市社会矛盾中的突出特点
(一)公共安全领域矛盾冲突极为明显
2012年社会矛盾冲突指数测算结果显示,公共安全矛盾冲突指数最高为6589分[5],远高于其他矛盾冲突指数,是劳动就业矛盾冲突指数的6倍多。教育矛盾冲突指数仅次于公共安全矛盾冲突指数,为2904分。处于第3位、第4位的为住房矛盾冲突指数和医疗矛盾冲突指数,均超过2500点。不同社会发展阶段有着不同的公共安全需求,社会发展水平越高,对于公共安全的要求也就越高,意味着需要更高层次、更高水平、更高质量的公共安全保障(见图2)。
图2 社会矛盾冲突指数得分
(二)环境污染和交通问题所引发的矛盾突出
数据显示,2012年市政环境问题引发的矛盾比较突出。有57%的民众遇到过相关方面问题,平均每个人遇到过1.7个问题。市政环境问题主要集中在环境污染、交通问题和垃圾清理不及时三个方面。其中环境污染问题占73%,交通问题占72.3%,垃圾清理不及时占20.6%[6](见图3、图4)。
图3 不同问题所引发矛盾情况对比
图4 环境污染、交通问题、垃圾问题所占比例
从调查结果看,交通问题主要集中在交通拥堵方面,近三成的居民利益受损情况集中为堵车造成上班(上学)迟到。这从其他调查报告也可以得到印证。中国科学院近期发布的《2012中国新型城市化报告》显示,北京从业人员上班时间平均花费为52分钟,居全国首位[7]。在2012年上半年北京交通发展研究中心发布的监测和评价中,上半年五环内工作日早、晚高峰拥堵路段长度分别为112公里、128公里(2011年分别为135公里、192公里),较上年分别减少26.8%和23.2%,但平均交通拥堵指数为4.7[8],同比上升4.4%,五环内中度拥堵以上持续时间为70分钟,同比增加15分钟[9]。
此外,北京市打车难问题日益凸显。2012年12月,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公共服务蓝皮》书[10]称,“打车难”成为城市生活中较为普遍的问题。在被调查的38个大城市中,北京打车容易程度排名第28位,远落后于同是特大城市的天津和上海。在北京,打车时候车时间超过30分钟已经成为“家常便饭”[11]。
(三)医疗问题所引发矛盾仍然在高位徘徊
2012年调查显示,有近一半的人表示遇到过医疗问题,平均每人会遇到0.9个问题。医疗问题主要集中在医生让做一些没必要的检查(24%)和医生开药开得多、家里剩余不少药品(21.2%),不敢去看病、去医院看病后病情无好转的情况都超过了10%(见图3、图5)。其中对不敢看病所占比例的情况要给予充分关注。其涉及整个医疗事业以及医疗改革目标是否能够实现,以及人们生活质量是否得到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