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更多>> 课题组动态
更多>> 皮书作者
王伟光
  男,汉族,1950年2月出生,山东海阳人。1967年11月参加工作,1972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博士研究生学... 详情>>
李 扬
  1951年9月出生,籍贯安徽,1981年、1984年、1989年分别于安徽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获经济学学... 详情>>
李培林
  男,山东济南人。博士,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中国社会学会副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副所长。《社会... 详情>>

    中国区域碳排放分异特征与低碳发展对策

    作者:谭显春 顾佰和 王毅 出版时间:2013年05月
    摘要:党的十八大提出了“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再次强调“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走具有中国特色的低碳发展道路,是促进我国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保护生态环境,实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要举措。由于我国正处在工业化发展中期,并且区域间资源禀赋迥异、经济技术水平差异较大,因此现阶段我国的温室气体排放一方面增长较快,另外,面临着不同的低碳转型挑战和路径选择。本文在总结我国区域碳排放分异特征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区域低碳发展差异的成因及主要问题,并给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一 中国碳排放的现状

    (一)中国碳排放的特征及变化趋势

    根据统计数据分析,2000~2010年,我国碳排放总量处于快速增长阶段,碳排放量增速快、增幅大,年均增速为8.42%,CO2排放量由2000年的33.4亿吨增长到2010年的75.1亿吨[1]

    通过对2000~2010年中国分燃料品种类型、分部门的CO2排放量的计算和分析(见图1和图2),得出中国的CO2排放呈现如下特征。

    图1 2000~2010年中国分能源品种化石燃料燃烧CO2排放构成

    图2 2000~2010年中国分部门CO2排放量

    第一,以煤为主的化石燃料燃烧为中国CO2排放主要来源,短期内难以改变。2000~2010年,中国因煤炭燃烧而产生的CO2排放占全部化石燃料燃烧排放的比例均超过75%,特别是在2008~2010年,煤炭作为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CO2排放的比例甚至超过80%,而煤炭在化石燃料中的主体地位在短期内难以改变。2000~2010年,相对清洁的天然气燃烧带来的CO2排放虽然也在逐年增加,但其占全部化石燃料产生的CO2排放的比例仅为2%~3%。

    第二,工业部门是中国CO2排放的最主要的贡献源。工业部门的CO2排放量由2000年的23.6亿吨大幅增长到2010年的53.0亿吨,占全国化石燃料燃烧排放CO2的比重高达70%以上。我国大部分地区正处在工业化发展的中期阶段,工业部门将长期主导我国的CO2排放。要实现低碳经济的转型和发展,必须首先解决工业部门的减排问题。

    第三,我国交通和居民生活部门CO2排放增长迅猛,并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而加快。2000~2010年,二者CO2排放增速分别为8.7%和8.3%。2010年,二者合计CO2排放量占全社会总排放量的18.6%。其中,在我国汽油和柴油消费产生的CO2排放中,交通运输业的贡献高达70%以上。随着中国城市化的高速推进和居民消费的升级,这两大领域CO2排放的增长速度和比重都将提高。

    第四,我国农村以生物质能源利用为主,商品能源稳中有升,可再生能源比例短期内难以提高。农林行业在2000年CO2排放为9695.5万吨,2010年达到15908.4万吨,增幅为58%。但由于其基数小,2010年排放量占全国CO2排放量的比重仅为2.1%。

    (二)中国碳排放的空间格局

    根据区域格局,可以将中国划分为东、中、西三大地带。其中东部地区包括北京、天津、河北、辽宁、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广西和海南12个省(区、市);中部地区包括山西、内蒙古、吉林、黑龙江、安徽、江西、河南、湖南和湖北9个省(区、市);西部地区包括重庆、贵州、四川、云南、陕西、甘肃、青海、宁夏和新疆等。其中西藏和港澳台地区数据不全,未列入分析。

    根据现有数据基础计算,中国各省市CO2排放分异特征如图3。

    图3-a 2010年中国各省区CO2排放总量

    图3-b 2010年中国各省区CO2排放强度

    图3-c 2010年中国各省区人均CO2排放量

    从图3a-c中可以看出,2010年中国各省区CO2排放在地域上呈现如下特征。

    第一,CO2排放总量方面:沿海高,内陆低,东部主导;重化工业为主体的省区碳排放总量普遍较高。

    受经济发展程度和一次能源消费水平的影响,东部沿海地区的碳排放在全国始终占据主导地位。中部地区CO2排放占全国的比重在一段时间内保持稳中有降的态势。20世纪60年代中期至90年代中期,中部地区CO2排放占比曾呈现一定程度的下降,但是随着当地经济的快速发展,2000年以后中部地区CO2排放占全国的比重已经基本稳定在31.0%左右。西部地区受到西部大开发政策实施的影响,CO2排放增加明显,到2010年西部地区CO2排放占全国的比重已达17.0%。

    第二,CO2排放强度方面:西高东低。

    东部地区经济发达,GDP产值远远高于西部地区,导致CO2排放虽然高于西部地区,但CO2排放强度却比西部地区低。这也反映出,实施西部大开发政策以来,西部地区以高耗能来换得经济发展的现状。

    第三,人均CO2排放量:北高南低,东高西低

    我国东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较高,人民生活水平相对较高,已经跨入上中等收入阶段,这使得东部地区的人均CO2排放量普遍高于西部地区。而我国北方地区重工业基础雄厚,布局密集,工业排放巨大;且北方地区冬季较为寒冷,取暖空调等建筑用能明显高于南方地区,因此北方地区的人均CO2排放量要高于南方地区。这也表现出不同地区的CO2减排潜力不同,减排的重点对象和所采取的措施也应有所不同。

    二 中国能源消费碳足迹评价

    碳足迹(Carbon Footprint)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