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5年05月 |
一 威胁的识别和评估理论基本概述
作为名词的“威胁”,意为“可能带来麻烦或危险的人或事物”[1]。在围绕安全内容进行理论研究和开展实务操作的过程中,一些学者以及相关政府部门对“威胁”的内涵进行了不同的阐述。尽管这些阐述并没有从学理上明确“威胁”的定义,但在提出威胁构成要素的基础上就如何识别和评估威胁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乔安娜·菲舍等学者认为威胁包括四大要素:行为者、意图、实力和反应时间,对于一个国家而言,行为者的侵略意图越明显、实力越强大、发动侵略的时间越短,这种威胁就越大;[2]斯蒂芬·沃尔特指出可以根据四大因素来测量威胁:综合实力、地缘的毗邻性、进攻实力和侵略意图。[3]此外,美国国防部和英国国家安全局在分析恐怖主义威胁时也采用了类似的表述:美国国防部在其联合出版物中把恐怖组织的能力、意图、活动以及安全环境列为评估这一恐怖主义威胁的四大内容。[4]英国国家安全局则把有效情报、恐怖分子的能力、恐怖分子的意图、袭击来临的时间作为评估恐怖主义威胁的四大要素。[5]综合比较类似威胁评估的研究,我们不难发现,尽管不同研究在威胁要素的选择上各有取舍,但威胁者的“能力”与“意图”显然受到所有研究的重视。戴维·斯特罗恩-莫里斯在对比不同研究后指出,威胁很大程度上是(威胁者)能力与意图的一种体现。[6]同时,他还列出了一张由“能力”与“意图”变量构成的威胁评估矩阵图(见表1)。[7]在这一矩阵中,上述变量的四种程度两两组合得到某一特定威胁的强度级别。
表1 威胁等级判别矩阵*
不过,由“能力”与“意图”构成的威胁评估更加适合传统安全威胁或像恐怖主义这类有明显威胁者的非传统安全威胁,而像SARS这样的公共卫生安全威胁,因为威胁者的相对缺失,“意图”几乎成了一个无从测定的变量。因此,“能力”就成了非传统安全威胁评估最为关键的内容。稍有不同的是,这里的“能力”应该更为确切地被理解为威胁本身制造某种危害结果的能力,本文称为非传统安全威胁的“致害能力”。而威胁的致害能力主要受到威胁自身特征的影响,关于这一点,巴里·布赞曾在分析军事、政治、社会、经济、生态五大类威胁时指出影响威胁强度的自身特征主要包括时空分布、发生概率、重要性以及威胁的历史认知等。[8]除此之外,傅勇(2003)[9],刘学成(2004)[10],熊光楷(2005)[11],王帆、卢静(2010)[12],余潇枫(2012)[13]等通过归纳、概括非传统安全威胁共有特性的方式对其特征进行了识别,这些特性也为非传统安全威胁致害能力评估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二 检验检疫的非传统安全威胁概述
当前国际安全态势复杂多变,传统安全威胁与非传统安全威胁复合交织,我国面临的安全形势日趋严峻,国家安全委员会的成立、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提出以及总体国家安全体系的构建,为国家安全治理提供了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商品检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境卫生检疫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等法律法规,检验检疫机构代表国家行使主权,履行出入境商品检验、出入境卫生检疫、出入境动植物检疫、进出口食品安全和认证认可、标准化等一系列职责,可见,检验检疫与安全息息相关。随着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等在国际范围内跨层次迅速流动,外来有害生物、传染病、核辐射等检验检疫工作所关涉的非传统安全威胁趋向于普遍化和常态化,检验检疫成为国家公共安全体系与国家安全治理体系中不可或缺、不可替代、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总体国家安全体系中,经济安全、文化安全、社会安全、科技安全、信息安全、生态安全、资源安全等大部分安全,与出入境检验检疫的安全职能直接相关。而与传统安全相交织的政治安全、国土安全、军事安全及核安全也是检验检疫安全职能维护的间接对象。
根据检验检疫机构所履行的职能,本文将检验检疫所面临的安全威胁分为生态环境安全威胁、公共卫生安全威胁、进口食品安全威胁和产品质量安全威胁四大类别。在此基础上,通过访谈法、文献法以及口岸实地调研对检验检疫所关涉的非传统安全问题进行描述、分析、归类,从而识别每一类别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