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更多>> 课题组动态
更多>> 皮书作者
王伟光
  男,汉族,1950年2月出生,山东海阳人。1967年11月参加工作,1972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博士研究生学... 详情>>
李 扬
  1951年9月出生,籍贯安徽,1981年、1984年、1989年分别于安徽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获经济学学... 详情>>
李培林
  男,山东济南人。博士,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中国社会学会副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副所长。《社会... 详情>>

    山西高新技术产业自主创新能力建设报告(2014~2015)

    作者:辛安娜 李志强 出版时间:2015年05月
    摘要:

    本报告运用主要指标测度法分析山西高新技术产业现状,从企业层面、产业层面、融资环境和制度环境四个方面深度解析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缓慢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加强顶层设计、完善技术市场导向机制、加强山西区域性多层次资本市场、加大结构性改革力度、推动重点领域实现跨越式发展的相关政策性建议。

    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是转方式、调结构、提升区域发展竞争力的重要举措,也是山西加快转型综改区建设、促进“六大发展”的重要抓手。根据《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山西高新技术企业长期处于“锁定性”发展困境,数量上长期徘徊不前,质量上缺活力、存短板、弱实体等不可持续发展问题突出。因此,科学客观地评价当前山西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现状,找出当前发展面临困境的问题所在,并提出相应对策,既是学术研究的需要,也是政府进行科学化决策的需要。

    一 山西高新技术产业自主创新能力评价

    (一)评价指标的选择

    在20世纪之前,学术界对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评价多以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为主。20世纪后,理论界对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评价有了更为深入的研究,目前惯常采用的分析思路是构建科学合理的自主创新能力测度指标体系,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定性与定量分析,如基于运筹学理论的测度方法是数据包络分析法(DEA),基于数理统计分析的测度方法主要包括主成分分析法(PCA)和因子分析法,基于模糊数学理论的测度方法的典型代表是模糊综合评价法(FCE),等等。

    本报告基于现有研究成果,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中国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分析报告》所提出的衡量中国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四大指标,在遵照科学性与可操作性并重、系统性和层次性相结合、动态性与静态性相统一的原则基础上,从中选取10项主要指标,采用主要指标法进行测度评价(见表1)。数据主要来源于《中国高技术产业统计年鉴2014》。

    表1 高新技术产业自主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

    (二)山西高新技术产业自主创新能力的评价结果

    整体来看(见表2),山西高新技术产业化水平不高,创新资源与投入严重不足,科技成果转化率偏低,利用外资水平低下,高水平的对外开放没有形成,大企业不大,缺乏鲜明特色的高新技术产业高地,结构性矛盾突出。高新技术产业自主创新整体水平仍属于中部偏下,与全国上述各项指标最高的广东相比差距更大。

    表2 2013年末山西与中部及周边省份高新技术产业自主创新能力的主要指标比较

    续表

    二 当前山西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出现“锁定性”困境的主要原因

    (一)从企业层面来看,国有企业创新低动力,民营企业创新低能力,许多行业关键核心技术仍受制于人,重要产业技术对外依存度高,先导性战略高技术薄弱,直接影响产业结构升级和战略新兴产业发展

    1.核心技术难以突破

    山西高新技术企业创新能力依然薄弱,很多基础和关键行业的核心技术长期不能突破,给企业可持续发展带来严重障碍。例如,山西将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生物、新能源汽车、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煤层气、现代煤化工确立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九大重点领域,但对于汽车产业来说,市场主流轿车产品技术仍依靠“外援”,在动力电动化、轻量化、智能化等尖端、前沿领域差距仍然较大;高档数控机床等高端装备制造业已有的尖端技术与国外差距大,精密传动等基础零部件核心技术被国外垄断,特种钢材冶炼技术缺乏;光纤制造、高端集成电路制造、石化等领域的高端设备大部分依然是国外产品;半导体照明产业大功率、高亮度LED芯片等依然依赖进口;等等。关键技术和核心技术不突破,产业竞争力就难以提高。

    2.创新动力普遍不足

    从表3可以看出,山西高新技术企业在整体上研发经费投入不足,企业研发经费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也仅为0.81%,R&D项目在数量上和规模上都偏小,企业内部建立R&D机构的积极性不高,相比其他省份差距甚远。

    表3 2013年末山西与中部省份高技术产业R&D活动情况对比

    3.历史压力和随机事件强烈扰动企业发展方向,造成创新投入“锁定性”错位

    企业尚未成为创新决策、研发投入、科技组织和成果转化的真正主体。例如,发展新能源、新能源汽车、光伏产业等新兴发展方向是对的,但数据显示,这些产业已出现了严重的产能过剩。形成这种局面的原因在于实际操作中企业受到了历史压力和随机事件的多重扰动。2008年以后,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形成冲击,山西煤炭经济全面下滑,面对这些突发性的随机事件,许多企业没有与市场对接,忽视市场对技术研发方向、路线选择、要素价格的导向作用,仍采用发展传统产业、投资先行的老办法,看重政府的政策导向,为了多争取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