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5年05月 |
一 引言
随着知识经济及全球一体化的深入发展,科技创新已成为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增长的不竭动力。科技创新不仅推动着各国及地区经济总量的提高,还推动着产业结构和技术结构的改造升级。因此,科技创新是实现资源型经济成功转型的关键。通过科技创新,可以将经济主导产业中以不可再生性自然资源的开采和加工为主的产业转向其他具有高技术价值的产业,以摆脱对资源型产业的依赖,最终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改变。
山西省作为全国重要的能源供应基地,长期以来以煤炭为主的传统粗放型发展方式造成了对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和资源浪费,并导致山西省产业结构呈现单一化发展,从而使得其资源型经济发展的深层次矛盾日益突出、问题日益日剧,这些都严重制约了山西资源型经济的转型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在山西省面临发展的关键时期,国务院于2010年底同意批准在山西设立我国第一个全省域、全方位的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从而使山西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问题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并成为推动全国资源型经济转型的重大政策试点。因此,加快山西资源型经济转型、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山西省“转型发展、跨越发展”成为山西省实现未来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出路。而通过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实现创新驱动发展成为推进资源型经济转型的重要手段,以摆脱资源依赖,避免陷入资源优势陷阱。
总之,资源型经济已成为山西省未来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而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则是促进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的关键突破口。鉴于此,本报告拟以推进科技创新为宗旨,探讨山西资源型经济转型的发展路径。具体来说,将以区域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为基础,深入分析山西资源型经济转型中科技创新发展现状,剖析存在问题的本质,并进一步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为山西省基于科技创新的资源型经济转型提供政策参考。
二 山西资源型经济转型中科技创新发展现状
通过相关文献回顾发现,国内许多学者已从不同视角展开对科技创新评价指标体系的探讨。从总体上看,可以将现有的相关研究归纳为两大视角:投入产出视角与知识创新视角。其中,基于投入产出视角的研究主要关注科技创新过程,通过剖析科技投入及其在一定创新基础和创新投入条件下的绩效产出,以对区域科技创新能力进行系统评价。例如,方秀文(2001)通过对区域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科技创新竞争力、科技实力指标体系等相关研究的整合思考,进一步提出,区域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应包括科技进步基础、科技活动投入、科技活动产出和科技对经济社会的影响四个方面[1]。类似的,胡琴(2003)把区域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分为科技进步基础、科技活动投入、科技活动产出和科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四个方面[2]。关于知识创新视角的研究,则主要聚焦于对以知识创新及利用为核心的科技创新构成要素的剖析,通过揭示科技创新单元及其相互作用,进一步分析知识的创新与应用,以综合评价区域科技创新能力。韩刚(2009)通过因子分析统计方法的实证研究,从知识创造能力、知识获取能力、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技术创新环境、创新经济绩效五个方面对安徽省科技创新评价指标体系展开综合评价[3]。
本报告拟基于投入产出视角,从科技创新基础、科技创新投入、科技创新产出、科技创新效益四个方面分析山西资源型经济转型的发展现状。从这一视角进行探讨有助于深入剖析科技创新过程的内在规律及发展路径,充分揭示在资源型经济转型的动态发展过程中从科技创新资源投入到产出的整个过程,这既能反映一定时期科技创新活动的开展情况及其运作效果,也可以充分洞察区域科技创新的内在动因和各因素之间的交互关系,并进一步挖掘科技创新在资源型经济转型中存在的问题及障碍,为山西省提供政策启示。
(一)科技创新基础发展现状
科技创新基础是提升科技创新能力的根本保障,相关指标包括科技人力资源、科技物质条件、科技基础设施和科技意识四个方面,用以反映资源型经济转型地区科技创新的基本发展现状。科技人力资源是指有潜力或实际从事技术开发及科学研究的人力资源。作为科技创新促进资源型经济转型的基础性智力资本,其数量、质量及结构可以直接反映资源型地区科技创新基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