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5年05月 |
一 引言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信息技术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加速发展,带来了影响深远的社会经济的巨大变革。据国际电信联盟《2014年信息与通信技术调研报告》,全球互联网用户数量目前已经超过30亿人,约占全球人口总数的40%。全球移动宽带普及率将达到32%。在美国、日本以及欧洲各国,信息网络普及基本实现了全民化。2006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将信息化提升为国家层面的重大发展战略,2013年8月发布了《宽带中国战略及实施方案》,工业和信息化部同时出台了《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专项行动计划(2013~2018年)》和《信息化发展规划》,这些都将会加快我国宽带网络优化升级,推进我国“两化”深度融合。30多年来,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获得较快发展,市场规模迅速扩大,信息产业成为关系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的基础性、战略性、先导性产业。经过多年的持续快速发展,我国已经初步建立了规模庞大、种类丰富、有一定技术基础并在部分领域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电子信息产业。数据显示,信息化水平增长速度与国家信息化推进政策有显著正相关关系。2014年,我国规模以上电子信息产业企业数量超过5万家,产业销售收入总规模达到14万亿元,同比增长13%。其中,电子信息制造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0.3万亿元,同比增长9.8%;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实现软件业务收入3.7万亿元,同比增长20.2%[1]。目前,我国信息化发展取得较快的发展,并达到一定规模,但还存在不少突出的问题,尤其是人口基数大和区域发展结构性不平衡的基本国情使得我国的信息化发展任务更加繁重与复杂。
2014年是中国信息化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2014年2月17日,以习近平同志为领导小组组长的中国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成立。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一次会议上发表了重要讲话,中国网络安全与信息化战略已经成为新时期国家发展和现代化的战略制高点,建设网络强国,通过信息化与工业化的深度融合,实现产业结构的转换升级和自主创新能力的显著提升是未来我国信息化发展的核心目标。同时,国务院在2014年出台了一系列的方针政策,内容涵盖物联网、宽带中国、信息消费、“两化”深度融合等诸多领域,这些政策有力地促进了我国信息化的发展,我国的信息化发展将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二 山西信息化的现状及特点
(一)山西信息化现状
回顾山西信息产业发展历程,大概可以分为四个阶段。起步阶段(1979~1985年)。在该阶段,我国正处于十年浩劫之后的经济复苏阶段,山西电子信息产业发展较快,在“六五”期间,山西先后投资百余个项目,生产出了全国最早的半导体收音机、黑白电视机等先进电子产品。培育成长阶段(1986~1995年)。在这一阶段,山西的信息产业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开发出一批全国领先的产品,如大众机械厂生产的全国第一台打印机、全国最早的计算机,以及山西无线电厂生产的春笋彩电。曲折发展阶段(1996~2005年)。在这一阶段,虽然固定电话、移动电话等通信网络快速发展,但是原有市场优势企业改制不及时和缺乏创新,导致产品缺乏市场竞争力,逐步被市场淘汰。全面升级阶段(2005年至今)。在传统邮电通信、广播电视、计算机网络行业高速发展的同时,新兴信息产业快速发展,尤其是富士康太原科技工业园投产后,大大加快了相关产业链的集聚,仅太原市与富士康集团达成的生产协作配套企业就有40多家。2013年富士康集团在山西的产值达354.2亿元,占全省电子信息产业产值的63.8%。改革开放30多年来,山西电子信息产业虽然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相对于山西其他传统产业而言,电子信息产业规模仍然较小。2013年山西电子信息产业的销售收入总规模为555亿元,仅占全省工业总产值的3.2%。2013年以来,在国内外宏观环境日益复杂、美欧经济复苏乏力、国内经济增速放缓的大背景下,经济下行压力增大,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煤炭价格持续下跌,煤炭企业的利润下降,有的煤炭企业甚至出现亏损。“十二五”是山西资源型经济转型跨越发展的关键时期,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实施“以煤为基,多元发展”的战略,大力实施“两化”深度融合发展战略,信息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