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更多>> 课题组动态
更多>> 皮书作者
王伟光
  男,汉族,1950年2月出生,山东海阳人。1967年11月参加工作,1972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博士研究生学... 详情>>
李 扬
  1951年9月出生,籍贯安徽,1981年、1984年、1989年分别于安徽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获经济学学... 详情>>
李培林
  男,山东济南人。博士,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中国社会学会副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副所长。《社会... 详情>>

    中国与大湄公河次区域国家开展的禁毒与替代种植合作

    作者:梁晨 出版时间:2012年06月
    摘要:禁毒与替代种植是中国与次区域国家重要的合作领域。本文阐述了中国与大湄公河次区域国家开展禁毒合作的背景与意义,介绍了中国与次区域国家开展的禁毒与替代种植合作的内容,并对其成效进行初步评估,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当前面临的问题与挑战,并提出一些对策思考。

    一 中国与大湄公河次区域国家开展禁毒与替代种植合作的背景与意义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境外毒品对我国的走私呈现出“多头入境,全线渗透”的态势,其中金三角的毒品对我国的危害最大。这里所说的“金三角”是指与中亚的“金新月”、南美洲的“银三角”齐名的全球三大毒源地之一。它大致位于东南亚地区泰、缅、老三国交界之处。中国与大湄公河次区域国家开展的禁毒与替代种植合作主要集中在金三角地区。与此同时,金三角毒品也对次区域国家和次区域合作产生了巨大危害,在此背景下,中国与次区域国家的禁毒与替代种植合作应运而生,逐步开展并成为中国参与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的重要领域。

    (一)“金三角”毒源地的长期存在与现实危害是开展禁毒与替代种植合作的基本前提

    云南境外缅甸、老挝、泰国北部交界的“金三角”地区是世界著名的毒品王国。在这片13万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种植罂粟的历史长达100多年。20世纪90年代,仅缅北罂粟种植面积最多时就高达248万多亩,年产鸦片2000余吨,海洛因200多吨。“金三角”的毒品产量高,贩毒组织众多且多数拥有自己的武装,地下营销渠道十分发达。更重要的是,毒品问题与该地区复杂的民族问题、贫困问题紧密交织在一起,不仅对国际社会和周边国家人民的生命健康带来严重危害,而且使得国际社会在解决“金三角”毒品问题时面临错综复杂又十分棘手的局面。

    (二)铲除境外毒源是解决我国毒品问题的治本之策

    随着“金三角”毒品主产区的北移和毒品产量的剧增,加之沿边开放的扩大,“金三角”地区的毒品逐步向我国渗透。曾经以“无毒国家”享誉世界30多年的中国,毒品问题在20世纪80年代开始死灰复燃,国内吸毒人数迅速增长,到2002年底仅登记在册的吸毒人员已经超过100万人,其中74%是青少年,中国已经成为“金三角”毒品的主要消费国。据不完全统计,进入21世纪以来,全国每年消耗在毒品上的费用高达400多亿元。毒品吞噬了大量的社会资源,直接危害了人民的生命健康,破坏了正常的社会经济秩序,诱发了各种违法犯罪活动。

    云南地处西南边陲,国境线长达4060公里,特殊的地理人文环境使其成了“金三角”毒品危害的重灾区。2004年底云南省的吸毒人数高达68172人,分布在109个县,占全省129个县(区)总数的84.5%,吸毒人数超过千人的就有14个县。

    云南边境民族地区受毒品危害尤其严重。例如,位于中缅边境的德宏傣族自治州,2004年全州登记在册的吸毒人员占总人口的2.4%,吸毒人员中少数民族占了71.5%。由毒品问题而引发的艾滋病问题同样触目惊心。2003年9月,云南省118个县(区)均有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累计报告13948例,占全国总数的30.93%。边疆民族地区的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事业都受到毒品问题的严重冲击。

    我国的禁毒斗争实践表明,要解决国内的毒品问题,首先必须解决“金三角”这个境外最大的毒品来源问题,而积极推动云南境外的罂粟替代种植,主动参与大湄公河次区域禁毒国际合作,是彻底铲除境外毒源的治本之策。

    (三)国际合作消除毒品危害是推进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的重要保障

    世界最大毒源地之一的“金三角”正处于大湄公河次区域的腹地,其毒品产销像一道黑色屏障,阻碍着次区域的合作开发。因此,中国积极开展与缅甸、老挝等次区域国家的禁毒合作,一个重要的动因就是为推进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一是可以发展我国与次区域国家的睦邻互信伙伴关系,为次区域的合作开发奠定牢固的政治基础。和平稳定,睦邻友好,是次区域合作开发的基础。当今世界毒品问题对人类生存和发展构成了重大威胁,成为国际社会广泛关注的问题,也是次区域各国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面临的一大难题,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相关各国的关系。毒品生产以及由此而导致的局势动荡使毒源地日益贫困化、边缘化,成为该区域经济发展的死角,加大了合作开发的难度。中国积极开展与次区域国家的禁毒与替代种植合作,既有利于国际上了解我国在禁毒问题上的严正立场,也有利于与周边国家增信释疑、睦邻友好,积极推进次区域的合作开发。

    二是有利于生产要素在次区域地区的流动,推进次区域的合作开发。技术、资金、人力和信息便捷、快速的流动,是深化次区域合作开发的重要条件和标志。为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