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5年05月 |
2014年,秘鲁政局平稳,地方选举顺利完成,但执政的民族主义党面临反对派掣肘、党内分歧和支持率低迷的严峻挑战,陷入孤立困境。经济增长持续乏力,若干经济刺激措施出台。乌马拉政府继续贯彻“社会融入”的理念,加大社会领域的投入,但公共安全形势旧患未除,又添新忧。对外政策的三大重点仍是推动区域一体化、扩展双多边自由贸易协议和发展与地区内国家的关系。
In 2014,Peru enjoyed stable political situation with successfully completed regional elections. The Partido Nacionalista Peruano fell in isolation with challenges caused by opposite political forces,internal conflict and low support rate. Economic growth remains weak in spite of several stimulus measures. The government continues emphasis on “social inclusion”,increases spending in social projects,but the public security faces new problems with unresolved preoccupations. Regional integration,bilateral or multilateral free trade agreements,as well as relationship with other Latin-American countries,are the key points of Peru’s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一 政治形势
1.内阁重组艰难,执政党陷入“孤立困境”
2014年,秘鲁两度因议会阻挠政府新内阁任命而引发宪政危机。根据秘鲁法律,议会对部长会议主席任命的信任票必须在任命后一个月内完成,否则内阁将被迫辞职。2月下旬,第四任部长会议主席比亚努埃瓦(Villanueva)辞职,原住房部部长雷内·科尔内霍(Rene Cornejo)接受继任任命,还有7位部长更换。在3月14日的首次投票中,议会拒绝通过总统的第五届内阁,起因是反对派质疑第一夫人娜迪内·埃雷迪亚(Nadine Heredia)过分干预政府事务。3天后,内阁争取到66票赞成、52票反对、9票弃权,以微弱多数获得议会信任票,化解了组阁危机。8月26日,乌马拉总统任命安娜·哈拉(Ana Jara)为第六任部长会议主席。由于各主要政党之间的关系紧张,对哈拉任命的审议从一开始就十分艰难,前两次均未获得通过。第三次投票结果为55票赞成、54票反对、9票弃权。此外,乌马拉政府的内阁人事变动一直非常频繁,从2011年7月以来共有16次。2014年9月,任职时间最长的经济和财政部部长路易斯·米盖尔·卡斯蒂亚(Luis Miguel Castilla)辞职。频繁的内阁变动既无法保障政策制定和实施的连续性,也不利于提升乌马拉总统的支持率。
秘鲁政治具有两大特征:一是政治格局呈现高度碎片化,政治环境两极分化;二是“弱政府”特征明显,政府决策在很大程度上受议会制约。两次艰难的内阁重组显现出执政党严峻的“孤立危机”。乌马拉政府一方面试图消除党内分歧,呼吁党内团结;另一方面积极寻求议会中的“盟友”,主要是秘鲁可行党(Perú Posible)。秘鲁可行党的议员支持是乌马拉总统提名的议长候选人安娜·玛丽亚·索罗尔萨诺(Ana María Solorzano)当选的关键因素。新内阁中也包括了秘鲁可行党党员。但是,两党的结盟关系极不稳定,多次出现裂痕。先是在与委内瑞拉的关系问题上意见相左;后是秘鲁可行党主席托莱多(Toledo)遭受腐败调查,指责被调查的内幕是执政党打击其他可能的2016年大选候选人。鉴于乌马拉总统持续低迷的支持率,秘鲁可行党也不会公开与执政党结盟。
2.执政党内部分歧,议会地位堪忧
2014年,执政联盟“秘鲁胜利”(Gana Perú)的内部分歧继续激化。6月初,秘鲁新一届议长竞选拉开帷幕,各政党开始提名本党候选人。在此前几年的议长选举中,执政联盟均提出了党内一致同意的候选人,而此次提名出现了严重的内部意见分歧。反对者认为总统提名的议长索罗尔萨诺与第一夫人埃雷迪亚过从甚密。7月10日,乌马拉、埃雷迪亚和30名[1]执政联盟议员进行了艰难的会谈,政府再次强调支持索罗尔萨诺的决定。7月27日,索罗尔萨诺正式当选议长,7名执政联盟议员随即宣布脱离联盟,并在议会内自成“尊严与民主”党团(Dignidad y Democracia)。自此,执政联盟的议会地位更加岌岌可危,在议会中仅剩36个席位,比藤森庆子(Keiko Fujimori)领导的人民力量党(Fuerza Popular)[2]仅多1席。
目前,乌马拉政府面临的是一个四分五裂的议会,130个席位由10个政治力量派别所分享。乌马拉在2011年的就职演说中宣布将建立一个“全国共识的政府”,但现实情况显然背离了这个初衷。在党内分歧、反对派挑战、支持率低迷的三重压力下,乌马拉政府唯有积极争取经验丰富、具有政治代表性和影响力的人物的支持,与反对派在求同存异中建立良性关系,方能顺利完成本届任期。
3.地方选举反映地方政治力量的增强和中央政府控制力的欠缺
2014年10月5日,秘鲁举行四年一度的地方选举。选民普遍放弃传统的国家性政党,倾向于地方性政党和比较激进的领袖,特别是对能源和矿产项目持反对立场的候选人。北部卡哈马卡大区(Cajamarca)的竞选最为激烈,左翼政党“社会肯定运动”候选人格雷戈里奥·桑托斯(Gregorio Santos)以将近50%的得票率成功连任。桑托斯曾数次领导反对康加(Conga)项目的抗议活动,他的当选很可能意味着康加项目的再度停滞。此外,在铜矿储量丰富的莫克瓜大区(Moquegua)和锡矿产区普诺大区(Puno),反对矿产开采项目的激进派候选人塞侬·库埃瓦斯(Zenón Cuevas)和沃特·阿杜韦利(Walter Aduviri)也获得较高的得票率。地方激进派领袖支持率的迅速上升反映了地方政治力量的增强。地方政治力量与中央政府的联系松散,甚至常常针锋相对,两者关系日渐紧张。桑托斯和